重慶武隆:小紅薯撐起10億元級大產業

來源:農民日報

“作爲火鍋特色菜品,武隆苕粉已覆蓋全國80%的重慶火鍋店,深受消費者喜愛。”近日,重慶市武隆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博在重慶·武隆“中國火鍋苕粉之鄉”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地以紅薯爲核心的苕粉產業已形成10億元級產業集羣,產品出口16個國家和地區。

從武陵山區的特色作物到走向全國的產業標杆,武隆以“基地—加工—品牌—市場”四維驅動,讓小小紅薯成爲帶動7萬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金粉條”。

自然稟賦+非遺工藝,築牢產業根基

武隆苕粉的品質,源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百年傳承的匠心工藝。地處武陵山區的武隆,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攝氏度、年降水量1100毫米,晝夜溫差達12攝氏度,森林覆蓋率高達67.6%。高山氣候、喀斯特山泉、油砂岩土與烏江江風構建的獨特微生態圈,孕育出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及多種礦物質的“武隆紅薯”,成爲製作苕粉的優質原料。

作爲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武隆苕粉製作技藝已傳承7代,逾300年,16道古法工藝中的“三沉三澱”技法更是行業瑰寶——通過三次沉澱去除雜質、三次瀝水提升純度,搭配石磨低溫研磨工藝,讓苕粉兼具“柔韌筋道、久煮不爛”的口感與紅薯本身營養。2025年3月,“武隆苕粉”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4月,武隆被世界火鍋產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火鍋苕粉之鄉”稱號,爲產業發展注入文化與品牌雙重動能。

全鏈佈局+科技賦能,壯大產業規模

當前,武隆已構建起從種植到加工、從品牌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種植端,全區紅薯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年產量近20萬噸,通過“脫毒種薯+起壟栽培+測土配方”技術集成,建成100畝良種育苗基地,每年改良品種5萬畝,單產提升20%。鴨江鎮雙河園村、滄溝鄉滄溝村等核心產區實現“一村一品”標準化種植,畝均收益超5000元,全產業帶動7萬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加工環節集羣化發展成效顯著。全區建成3座澱粉加工廠,年加工能力達5萬噸,可生產澱粉2萬噸,澱粉提取率提升至92%;苕粉年產量突破3萬噸,培育出“石磨苕粉”“巴蜀香”“欒氏”“中苕苕粉”等一批全國及區域性知名品牌,成爲呷哺呷哺、九毛九、熊喵來了、劉一手、德莊等火鍋連鎖企業的品牌供應商。

科技支撐爲產業升級提供關鍵動力。武隆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掛牌“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合作薯類加工示範基地”,與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共建“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試驗基地”,還成爲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萬州站5個甘薯試驗區縣之一。通過引進重慶之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新品種培育、脫毒種薯繁育,已培育甘薯新品種1個、繁育脫毒種薯60餘畝、篩選優質品種5個;針對鮮粉保鮮難題,攻關團隊將鮮粉保質期延長至9個月,突破行業技術瓶頸。

標準引領+品牌運營,拓寬發展空間

面對2025年2月實施的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24),武隆嚴格執行新規要求,確保產品安全。據武隆區農業農村委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李均介紹,武隆苕粉乾粉僅以甘薯澱粉和水爲原料,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完全符合新國標;針對鮮粉曾使用的脫氫乙酸鈉被禁用問題,區農業農村委牽頭聯合國內頂尖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目前實驗室條件下鮮粉保鮮期已達9個月,正推進常溫保鮮試驗與規模化應用。

在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上,武隆多舉措發力。區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強表示,當地正聯合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制定火鍋苕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強化質量安全監管與溯源;對接全國火鍋連鎖、特色餐飲企業建立直供渠道,支持企業入駐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及大潤發、永輝等商超,發展社區團購、直播帶貨新業態,同時組織企業參加境外食品展會拓展海外市場。此外,武隆還計劃挖掘苕粉歷史文化內涵,統一“中國火鍋苕粉之鄉”標識與宣傳,開發“苕粉製作體驗”文旅項目,提升品牌影響力。

作爲產業核心區的羊角街道,在龍頭企業培育上成果突出。據羊角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朱淑靜介紹,街道近年來扶持企業資金超600萬元、協調銀行貸款500餘萬元,重點培育的武隆欒氏食品有限公司年產量達1300噸、年產值1700萬元,與75家火鍋及餐飲連鎖企業合作;2021年打造的武隆區安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25年年產量預計達1000噸、年產值1200萬元,同時街道還從260家小作坊中優選20家個體進行培育,推動“小作坊”向“大企業”轉型。

錨定2027目標,打造西部紅薯產業高地

當天的發佈會上明確,到2027年,武隆區甘薯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品種改良率90%以上,加工轉化率、商品化率均達50%以上,年產鮮甘薯超35萬噸,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其中加工業產值6億元以上)。

同時,武隆將建設1個甘薯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培育10家龍頭企業,帶動100個村產業發展、1000個手工苕粉大戶成長、1萬戶農民增收,重點推進工業園區甘薯產業加工園及鴨江鎮、羊角街道、滄溝鄉手工苕粉產業園建設,力爭成爲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甘薯產品基地。

從“小紅薯”到“大產業”,武隆以生態爲基、以文化爲魂、以科技爲翼,正讓“中國火鍋苕粉之鄉”的品牌愈發閃亮,爲鄉村振興與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