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頭雁”導師助力鄉村產業“振翅高飛”
來源:農民日報
正值春耕進行時,重慶市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正式邁入學員“孵化型”培育導師陪跑關鍵階段。近日,在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精心組織下,首批專家團隊冒雨奔赴渝北區、沙坪壩區、涪陵區、南川區、武隆區等地,深入13名“頭雁”學員的產業基地,開展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指導幫扶活動,爲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渝北區洛磧鎮新石村新石果園,果樹專家、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員晏承泉剛踏入果園,就敏銳地指出了剪枝問題:“你這個剪枝一看就沒對,把中間最直、長得最好的主幹樹枝剪掉了,留下了兩邊的樹枝。”晏承泉是重慶市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遴選出的“首席導師”,有着30多年的柑橘研究經驗。他不僅現場示範正確的剪枝方法,還耐心講解:“在剪枝的時候,要保持果樹的樹形,還要讓樹枝離地40或50釐米,掛果以後纔不會墜到地上導致爛果。此外,這個季節要注意及時施萌芽肥,後面果樹才長得快,果子才結得多。馬上要開始打藥,預防即將到來的第一波砂皮病。”同行的“綜合導師”——涪陵區南沱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技人員任小平也針對果園管理提出了專業建議。針對銷售難題,兩位導師建議通過精心管護,讓沃柑在果樹上保存到5月至6月再採摘賣向市場,與廣西沃柑“錯峰”銷售,以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在渝北區興隆鎮保勝寺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草莓大棚裡,晏承泉同樣展現出了專業的洞察力。他一眼就看出草莓種植時間偏晚可能影響品質的問題,並現場指導果農操作技巧:“這個時候的草莓,長勢越來越快,所以有一個新舊更替的問題,像這些老葉就必須要把它摘掉。摘老葉不能拔,輕輕地往下一壓,再提上來,葉子就斷了。”同時,他還就草莓的病蟲害防治問題反覆叮囑,“你看這種發生了白粉病的病果,一定要及時清理乾淨,這個病發病快,很容易就導致產量大跌。而且氣溫稍微回升,紅蜘蛛也很厲害,紅蜘蛛的預防準備工作也要開始了。”“頭雁”學員朱華表示:“我們之前確實在草莓種植上遇到很多問題,病蟲害問題也一直困擾着我們。今天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具體的指導,包括種植時間、日常管理、品種選擇,給了我們很多新的啓發。”
在武隆的苕粉加工廠,導師趙忍針對“頭雁”學員王曉路的產業發展提出了品牌化建設的建議,強調在目前產業規模下保證質量,並通過多渠道多思路擴大自有品牌效應。在涪陵區李渡街道龍橋村陳林的家庭農場裡,導師易廷輝針對果園建設不規範、株距太小、多品種混雜等問題,建議儘快進行園區改造、調整株距、註冊商標,對不同果品採取差異化包裝。
據悉,去年11月,重慶市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土特產生產經營帶頭人”“鄉村網紅”兩個專業培訓班,在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班。191名“頭雁”學員(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按照累計一個月集中學習、一學期線上輔導、一系列考察互訪、一組導師幫扶指導的“4個一”培育模式,進行爲期一年的培訓。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和西南大學公開遴選,建立了由123位專家組成的“頭雁”導師專家庫,其中36名首席導師、學術導師和綜合導師通過實地走訪和現場教學,爲“頭雁”學員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理論知識、技術應用、生產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指導,另外87名入庫專家根據學員需求隨時在線提供幫扶指導。
“我們計劃在未來兩個月時間裡,對191名‘頭雁’學員實現現場手把手指導全覆蓋。同時,組織123名專家對學員進行爲期一年的線上指導。通過多層次多維度幫扶,引導學員做大做強產業,引領和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相關產業提質增效。”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頭雁”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2022年國家實施“頭雁”培育項目以來,重慶市積極響應,將“頭雁”項目納入《重慶市“十四五”人才發展建設規劃》重點實施,計劃到2027年培育“頭雁”2000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培育1200名鄉村產業振興“頭雁”。此次“頭雁”導師深入田間地頭送技術,正是重慶大力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有望實現“頭雁領航、雁陣齊飛”的鄉村產業振興美好願景,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