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通機產業帶的“硬核”出海:機電產品出口額超4500億元丨最前線

作者:歐雪

編輯:彭孝秋

在重慶的工廠車間裡,一臺臺微耕機、發電機和儲能設備正被打包運往全球各地。這些看似普通的機械產品,背後卻隱藏着一個不爲人知的數字:重慶通機產業帶年產銷量超1400萬臺,佔全國一半,其中微耕機產量更是佔據全國三分之二。這些產品不僅銷往東歐、中歐等傳統市場,更遠渡重洋至東南亞、南美洲等地。

重慶,這個曾經被稱爲“中國微耕機之都”的西南製造業集羣,如今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轉型——從代工貼牌的“隱形冠軍”,到自主品牌出海的“全球通機創新高地”。

“以前我們一直在微笑曲線的底部,現在我們要向兩端延伸。”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通機事業部(以下簡稱“隆鑫通機”)副總經理趙明這樣描述重慶通機產業帶的變遷。

他口中的“微笑曲線”形象地勾勒出了中國製造業的典型困境:長期處於附加值最低的加工製造環節,而高附加值的研發和品牌營銷則被國外企業掌控。

實際上,重慶通機產業帶的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歷經了“技術奠基(三線建設)→規模擴張(民企崛起)→外資融合(技術升級)→智能升級(綠色製造)”四階段躍遷。

如今,重慶已經形成了從零部件製造到整機組裝的完整產業鏈。在農機裝備領域,重慶被稱爲“中國微耕機之都”,全市微耕機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在通機裝備領域,年產銷量超1400萬臺,佔全國一半。

這種全產業鏈優勢正在轉化爲強大的國際競爭力。2024年,重慶機電產品出口額達4549.7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通機產品佔據了重要份額。

通機產品作爲耐用工業品,其出海邏輯與快消品截然不同,出海之路挑戰重重。“我們不太可能做出日出千單的爆品。”趙明坦言,“通機單價都不低,客戶購買是出於剛需。”

此外,更大的挑戰來自售後服務。神馳機電智能終端事業部、電商營銷中心負責人謝馥蔓向硬氪表示:“我們的產品屬於機械類,需要使用者具備一定基礎知識。”不同於電子產品“開機即用”的特性,發電機或移動儲能設備需要用戶瞭解如何加機油、汽油,以及基本的保養維護方法。

“售後問題甚至關乎生死。”趙明強調,“高退貨率會直接吞噬利潤。”這促使重慶通機企業將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至戰略高度。

針對這一痛點,重慶出海企業各顯神通,包括視頻化指導、搭建二手流轉機制、建立第三方服務網絡等。

目前,在新一輪全球產業變革中,重慶通機企業正積極佈局技術升級。

一方面,“2000瓦以下的發電機正逐步被儲能產品取代。”趙明表示,與傳統發電機相比,儲能設備具有噪音低、零排放等優勢,且隨着電池技術和芯片技術的進步,其充電速度和續航能力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通機產品與AI的融合將成爲產業發展主流。雖然目前受限於大數據不完善,智能化表現尚未達到理想狀態,但業界普遍認爲這是必然方向。“未來儲能產品將是更適配家庭需求的無間斷能源供應。”謝馥蔓描述道,“讓用戶在停電時毫無察覺,電力就能自動續上。”

作爲重慶通機產業出海的代表企業,神馳機電2024 年亞馬遜銷售額突破4000萬,其中,亞馬遜企業購的業務增速超過了20%。隆鑫通機2024年上線亞馬遜,在年底3個月左右就實現了4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增長,其中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站點的B端訂單佔比超過10%。

面對未來,重慶通機企業展現出清晰的戰略思考。海麥通總經理趙鑫認爲:“未來五年內,通機領域應該不會有能直接顛覆現有格局的新產品出現。”這意味着競爭的方向需要更聚焦在用戶需求上,避免“閉門造車”式開發,真正將市場需求反饋到產品設計中。

謝馥蔓則認爲,通機市場還存在大量未被髮掘的獨特使用場景,這些小衆場景市場可能成爲新的增長點。同時,需要加強品牌的建設,通過優質產品和售後服務培養客戶忠誠度,讓客戶願意購買新款或配件。

重慶通機產業帶的出海之路並非一夜爆紅,也並非依賴營銷噱頭,而是憑藉紮實的工藝積累、敏銳的市場洞察以及持之以恆的創新投入,一步步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正如趙明所總結的:“當我們真正樹立起自主創新的意識,那些原本就是我們製造的產品,自然就能走向世界。”這或許正是重慶通機產業帶最爲寶貴的出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