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回興街道:康暉路社區創新舉辦低碳遊園會主題活動,以“小遊戲”撬動“大治理”
4月22日上午,重慶市渝北區回興街道康暉路社區文化廣場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面的低碳遊園會主題活動吸引了100多名居民參與。
現場既有白髮老人戴着老花鏡研究垃圾分類指南,也有外賣小哥頂着頭盔搶答環保問題,孩子們舉着遊戲積分卡跑來跑去,笑聲和討論聲此起彼伏。這場活動不僅用“土辦法”和“新創意”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更讓現代化社區治理的“大道理”悄然融入了市井煙火中。
科技增智,宣講“活”起來
“阿姨,您家過期的降壓藥是有害垃圾,和裝藥的鋁箔板一起丟進藍色可回收垃圾桶,這可是要扣分的!”活動開場,社區志願者搬出“看家法寶”——用PPT動畫演示藥片、玻璃瓶、陶瓷碗的“分類一生”。屏幕上,一粒卡通藥片蹦蹦跳跳鑽進寫着“有害垃圾”的紅色垃圾桶,而裝藥的鋁箔板卻被“拎”出來丟進藍色可回收垃圾桶。臺下居民舉着實物樣品互相考問:“碎燈泡算什麼垃圾?”“我知道!得用報紙包好再扔其他垃圾!”現場居民一邊記筆記一邊感慨:“原來垃圾分類不是死記硬背,得學門道!”
遊戲賦能,分類“趣”起來
爲進一步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社區精心設計了四大沉浸式遊戲關卡:在“沙盤尋寶”中,居民化身“生態偵探”,從模擬社區場景中甄別可回收物;“分類投擲大挑戰”以運動競技形式強化記憶點;轉盤問答與拼圖遊戲則將環保知識拆解爲趣味碎片。現場數據顯示,90%的參與者通過遊戲掌握了至少3類特殊垃圾的正確投放方式。這種“遊戲化治理”策略,正是超大城市破解“市民參與難”的創新實踐——用“小切口”激活市民的熱情,讓政策落地更接“煙火氣”。
多元聚力,治理“聯”起來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外賣小哥”的加入。作爲走街串巷的“社區活地圖”,他們在“環保知識問答轉盤”中表現活躍,並主動承擔起“移動宣傳員”角色。“每天配送時順帶提醒商家做好垃圾分類,感覺自己成了社區治理的一份子!”外賣騎手小李的話語,折射出超大城市治理中“新市民”角色的轉變。社區黨支部書記表示,未來將依託“暖心驛站”,進一步發揮新羣體在隱患上報、政策宣傳中的“神經末梢”作用。
現場同步設置“議事代表接訪臺”和“紅巖先鋒黨員示範崗”,黨員幹部與居民面對面交流,新就業羣體代表也積極建言,徵集意見建議3條。同步開展反詐、醫保宣傳,發放資料400餘份。構建“環保+”服務矩陣,以集約化服務提升“一老一小一新”獲得感。
小切口破題,幸福“實”起來
此次活動以遊戲化設計激活自治熱情,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服務效能,將環保宣傳與民生服務、民主議事有機結合,實現政策宣傳從“單向輸出”向“多元共創”轉變,讓社區居民從“旁觀者”變爲“當家人”,展現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宏大敘事,在這方寸之地的創新實踐中找到了生動註腳。
通訊員 魏瑜 陳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