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力爭2027年科技貸款餘額達到1萬億元
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灌溉!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將聚焦做實“兩大定位”,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爲科技、綠色、普惠小微、養老及數字經濟產業等領域提供金融服務,以金融創新賦能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2027年目標:五大領域貸款全面突破
《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爭全市科技貸款餘額達到1萬億元左右;綠色貸款餘額突破1.2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突破7000億元;養老產業貸款增速保持在10%以上,金融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力度顯著提升,養老金融體系更加健全,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充分;數字經濟產業貸款規模達到1700億元左右,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數字化轉型應用進一步豐富。
強化金融支持 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
爭取國家層面出臺支持重慶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專項文件,開展好科技企業併購貸款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參與股權投資兩項試點。實施科技金融“長江領航計劃”,聚焦“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和“416”科技創新佈局,統籌運用股權、債權、保險等手段,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
推動建設科技創投項目庫和產業鏈資金圖譜,提升金融支持精準性,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科技創新領域債券項目儲備和融資輔導工作,用好債券市場“科技板”,擴大債券市場融資規模。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培育,構建科技企業“選種、育苗、成長、升高、壯大”全週期培育鏈條,大力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專項行動,助推企業升規上市。
高質量金融供給 加力推動碳金融市場發展
《方案》提到,將深化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大對綠色製造、綠色能源等綠色項目的培育力度。
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強化節能降碳、資源循環利用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做好農業轉型金融標準試用工作,創新碳掛鉤金融產品,加大金融對能源、化工、鋼鐵、建材和有色等領域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加力推動碳金融市場發展,優化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品服務,持續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工作。迭代升級央地多跨協同創新的“長江綠融通”系統,優化完善企業碳賬戶系統。用好用活黨建統領“885”生態報表工作評價體系,強化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改革激勵約束。
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方案》明確提出,將深化“1協同3窗口3平臺”縣域貨幣信貸和金融服務傳導機制建設,持續深化中小企業成長多元融資機制改革,用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組織開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行動,持續推進“流水貸”“信易貸”工作和“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
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發揮好“金融網格員”作用,深入開展“四訪、四進、四提升”行動、“千人進萬企”金融服務顧問行動。創新支持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重點領域信貸服務模式,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的力度。“一縣一策”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殘疾人、退役軍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羣體就業就學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強銀髮經濟產業支持 探索養老+金融支持模式
爲高質量養老服務建設優化金融支持方面,支持金融機構將養老金融作爲加快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強對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適老化產品、健康養老科技、康復輔助器具等銀髮經濟產業的支持。
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養老、度假、避暑、文旅相融合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針對不同客戶的風險收益特徵,穩步發展具有養老屬性的儲蓄、理財、保險、基金等產品,爲建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單位及其職工,以及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加快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更好發揮商業保險在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探索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有效銜接。
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加大對涉老非法金融活動防範和打擊的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
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數字金融底座
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數字金融底座方面,將持續迭代“長江渝融通”“渝金通”“金渝網”“渝企金服”等數字金融系統,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對接數字重慶建設,創新更多數字金融應用場景,大力拓展數字獲客、數字增信、數字支付、數字投顧、數字風控等數字化經營新模式。
加強對“未來工廠”、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等項目的融資支持。構建應用便利、安全高效的數字支付服務體系,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採用實質性和適配性原則,確保監管緊跟數字化發展趨勢,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