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貸款餘額超2萬億 海洋金融增長明顯

南方財經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2025年7月22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介紹深圳金融運行有關情況。

2025年上半年,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1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近6000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9.8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3500億元。

從結構上看,“(深圳)形成科技、普惠貸款餘額2個‘2萬億’,綠色、數字經濟貸款餘額2個‘1萬億’的信貸格局,規模居全國各城市前列。”深圳人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

還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海洋金融相關貸款餘額增速明顯,截至6月末,綠色港口和航道、綠色船舶製造、綠色漁業等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25.4%。

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4只,超200億元

深圳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2025年6月,深圳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處於歷史低位。

5月份,人民銀行出臺實施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多項舉措在深圳落地。從數量看,(深圳人行)落實降準政策,向轄內釋放資金614億元,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價格上,引導金融機構將政策利率下調成效傳導至存貸款兩端,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和銀行淨息差穩定。

從結構看,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上,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方面,清單內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業、89個項目獲貸超41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方面,深圳25家銀行已實現政策支持行業領域的貸款全覆蓋;深圳地方法人銀行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顯著增長。

用好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截至2025年7月15日,立訊精密、中興通訊、比亞迪等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共9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4只,規模合計207.5億元。

其中,立訊精密、深投控屬全國“首批發行”,東方富海“首批註冊”和“首批發行”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科技創新債券,同時落地“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中信證券作爲首批證券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獲中國人民銀行覈准,實現科技企業、股權投資機構、金融機構三類主體“全覆蓋”。

科技、普惠貸款餘額均達“2萬億”

從結構上看,深圳市信貸投放主要投向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其中,科技貸款餘額2.1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近2萬億元,綠色貸款餘額1.3萬億元,數字經濟產業貸款餘額1.3萬億元,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科技金融方面。深圳有102家企業簽約“騰飛貸”36億元,“科技初創通”助力3761家企業獲得貸款48.4億元。9家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規模合計207.5億元。“種子基金+種子貸”支持體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業獲貸1.3億元。

綠色金融方面。據介紹,深圳人行聯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圍繞氣候投融資和近零碳排放試點開展融資對接,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一批綠色基礎設施、綠色能源項目建設,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187.5億元,帶動碳減排395萬噸。

當前,深圳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國有大行等,聚焦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和裝備等加大信貸支持,推出“藍海惠貸”“養殖貸”等海洋金融產品。截至6月末,綠色港口和航道、綠色船舶製造、綠色漁業等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25.4%。

普惠金融方面。“個體通”“小微通”“深質貸”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超11萬戶,發放貸款超33億元。推進“跨越貸”試點,推進“創新積分制”、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等聯動,篩選首批1000家“無貸戶”名單,已有25家企業獲批貸款超7000萬元。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民營經濟貸款餘額4.26萬億元,較年初新增849.75億元。

數字金融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在深推進,已累計開立數幣錢包近3000萬個,累計簽約預付式經營機構3800家、管理預付資金近31億元。前海落地首筆“大宗商品交易+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業務。地方徵信平臺推出50餘款徵信產品,數據賦能促成企業獲得融資5744億元。

跨境金融方面。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爲27632.8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爲5512.8億元,同比增長12.5%,新增跨境人民幣一般貨物貿易“首辦戶”815戶,相關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44.3億元。

目前,深圳推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轄內超1700家企業參與試點,業務規模超1700億美元;提升貿易新業態業務便利化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支持外綜服企業代辦跨境電商出口收匯,累計服務23.7萬家企業,業務規模570.9億美元;支持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跨境電商外匯業務,累計服務商戶1.4萬家,業務規模13.3億美元,居全國前列;支持外貿新業態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累計結算金額達1.3萬億元。

此外,“跨境理財通”2.0落地以來,深圳銀行新增個人投資者約3萬名,跨境收付金額合計472億元,收付金額佔大灣區比重近五成。

韓國、美國、新加坡位列入境消費前三客源國

今年6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據介紹,深圳人行牽頭成立了深圳市金融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專班。“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支持住宿餐飲、文旅體娛、教育養老等服務領域,新發放貸款金額103.78億元;“創業擔保貸+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爲近8000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發放貸款餘額超290億元。

在推動外籍人員來華支付環境建設方面,深圳在全國首推微信支付“來華零錢包”,目前已有超百名用戶“嚐鮮”;香港八達通、中銀香港錢包等14家境外錢包可直接掃碼在深消費;微信支付簡化綁外卡流程,近200萬名外籍用戶綁外卡進行微信支付。

據深圳人行數據,2025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6倍、1.5倍。港人代理見證開戶業務辦理銀行擴大至8家,目前港人在深共開立內地銀行賬戶超321萬戶,其中代理見證開戶超41萬戶,累計交易近361億元,佔大灣區九成。

2025年1至6月,外籍人員在深非現金支付交易8587.54萬筆、118.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35%。其中,消費主要集中在商超購物和餐飲美食兩大領域。韓國、美國、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費市場前三大客源國,合計貢獻了近三成消費額。老撾、蒙古遊客在深消費增速“領跑”,消費額同比分別激增150倍、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