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建立“導師幫帶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段時間,黃書記教給我的,不只是工作方法、實用技術、實踐經驗,更是作風、態度和信念,我受到很多啓發,進一步理清了我們村的發展思路。”近日,談起導師幫帶,江津區石門鎮石筍山村黨委書記李澤奎開心地說。
爲高質量推動全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近年來,江津區建立“導師幫帶制”,通過精準結對子,教實用技術、傳管理經驗、解營銷難題,引導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找準路子、抓好產業,推動集體經濟發展見成效、上臺階。
堅持政治標準,突出實幹實績。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思路、有成效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擇優確定幫帶導師75名,將40名獲評“鄉村振興擔當作爲好書記”的先進典型納入幫帶導師隊伍。同時,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爲契機,結合實際從四川瀘州等毗鄰地區聘請幫帶導師。
幫帶對象以集體經濟發展相對薄弱村的黨組織書記爲重點,每個鎮至少確定1個,將2023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低於5萬元的村全部納入幫帶範圍。按照“產業相近、幫帶便捷、雙向自願、組織統籌”原則,採取“一對一”定向幫帶、“多對一”重點培養等方式,結成幫帶對子60個。
明確“五帶五促”重點幫帶任務,即帶資產清理、促資源盤活,帶產業發展、促致富增收,帶日常管理、促能力提升,帶銷路拓展、促品牌創建,帶資金監管、促財務規範。提出“七個一”幫帶要求,即至少制定1個幫帶計劃、明確1個主打產業,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跟班工作、1次專題指導、1次現場教學、1次小結點評,每年組織1次成果檢驗。
大力推行以案說法“講”、實地考察“看”、互動交流“學”、一線戰場“練”等工作法,注重把幫帶課程設在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項目建設、調處矛盾糾紛等工作一線,探索打造導師工作室、共學課堂等實踐課堂11個,開展現場教學、座談交流等各類活動130餘場次。
注重加強日常管理,實行“季度調研、半年評估、年度考評”和“導師幫帶成效互評”機制,定期掌握幫帶情況、需求變化、工作成效。對幫帶成績顯著的導師予以通報表揚,對幫帶成效不明顯的,及時提醒,必要時進行調整。對不配合幫帶導師工作的幫帶對象及時批評教育,造成不良影響的按規定從嚴處理。
自導師幫帶工作開展以來,江津區60個集體經濟發展相對薄弱村均理清了發展思路、找到了發展路子。聚焦產業發展,累計實施發展項目19個、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47個。2024年,60個被幫帶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增長30%以上、超過10萬元。
“我們推進‘導師幫帶制’,帶足了幹部隊伍精氣神、帶強了基層組織戰鬥力、帶快了產業發展加速度、帶出了基層治理新局面,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江津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紮實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強村富民計劃,因地制宜探索多樣化發展路徑,創新龍頭帶動、產業鏈接等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模式,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通訊員 武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