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分類施策讓脫貧人口端穩“飯碗”
6月15日,週末。巫山縣金山幼兒園教師宋以鑫顧不上休息,一大早便開始準備下周的教案。宋以鑫來自巫山縣騾坪鎮和平村一個脫貧家庭,她從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入職金山幼兒園,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就業穩則收入穩,收入穩則民生安。來自市農業農村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市有83萬餘名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找到工作,就業人口和就業率創下新高。
對於衆多像宋以鑫一樣的脫貧人口而言,2025年是個關鍵之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這一年,重慶分類施策,讓脫貧人口端穩“飯碗”。
針對青壯年勞動力
提供從培訓到上崗“一站式”服務
宋以鑫在學校就讀的專業是學前教育,她的理想是當一名幼兒園老師。
當地的幫扶幹部和學校老師瞭解情況後,推薦其進入金山幼兒園工作。
“不僅專業對口,離家近,收入也比較穩定,一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宋以鑫說。
“一人就業,全家有奔頭。多數情況下,青壯年勞動力是脫貧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收入來源。幫助他們穩崗就業,是守住、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關鍵。”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爲保障、提升這部分人的就業質量,市級相關部門聯合舉辦專題培訓班,以脫貧羣衆和就業市場的需求爲導向,不斷加大培訓力度。
2022年以來,重慶通過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將支持範圍由職業教育環節延伸到就業幫扶環節,組織引導脫貧家庭子女入讀職業院校,提升技能素質,併爲他們推薦就業崗位。
在幫助羣衆掌握過硬技能的基礎上,市級相關部門又出臺提供交通補助和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等福利政策,同時爲返崗人員提供組織化的專車專列輸送服務。
一系列措施實施後,效果十分明顯:在83萬餘名就業的脫貧人口中,赴市外和縣外就業合計達50餘萬人,其中大多數爲青壯年勞動力。
針對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
設置公益性崗位兜底、救急
除了青壯年勞動力,重慶還有近22萬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他們大多沒有外出務工的能力,也沒有下地幹活的體力,如何幫助他們就業?
6月17日清晨7點,墊江縣白家鎮靜峰村脫貧戶白巨明吃過早飯,便出門清掃村道。這個清掃保潔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能爲他帶來600元的穩定收入。
白巨明前些年在重慶中心城區的工地上做木工,如今年近花甲,無法再勝任工地上的工作。
2023年,白巨明回到家鄉,打算做些傢俱來賣,但因爲市場需求不大,他沒接到多少“活路”。他也曾嘗試乾點別的,但因爲歲數較大,屢屢碰壁。
村裡的幫扶幹部郭素蘭得知情況後,爲他申請了一個清掃公路的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600元。他空閒時還可以到附近的果園打工,加起來一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基本能維持家中開支。
“公益性崗位可以爲脫貧人口兜底和救急。”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不斷加大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和財政資金投入,合理開發勞動保障、公路養護、河庫巡管、助殘服務等公益性崗位,緩解了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公益性崗位已安置近10萬名脫貧人口就業,其中近一半爲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
針對留守勞動力
開設幫扶車間,讓其在家門口就業
除青壯年勞動力、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之外,在農村,還有一個以女性、老人爲主的留守勞動力羣體。開設建在“家門口”的幫扶車間,可以爲這一羣體提供就業機會,還能讓他們在工作之餘較好照顧家庭。
“嗒嗒嗒”聲中,奉節縣安坪鎮合一村脫貧戶張玉熟練操作着縫紉機和剪刀,將一雙雙板鞋鞋布剪裁、縫合好。
張玉工作的地點,是位於安坪鎮魯渝協作返鄉創業園的重慶市弘源鞋業有限公司幫扶車間。
“剛進車間時什麼也不會,多虧有車間的培訓老師手把手教我們做鞋布,現在我一個月能有4000元的收入。”張玉介紹,這裡上班離家近,還能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小孩。
在奉節,像弘源鞋業這樣的幫扶車間超過140個。在全市範圍內,已建成就業幫扶車間685個,吸納12657人就近就業,其中5071人是脫貧羣衆。
記者注意到,在685個幫扶車間中,有60多個是去年新建的。
這與我市相關政策的導向和支持密不可分。
“比如,經評選認定的就業幫扶車間,最高可獲得5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根據車間穩定帶動就業能力、增收能力等情況,每年還可獲得一定的獎補激勵資金。”上述負責人介紹。
針對跨省就業人員
開展區域協作促進穩定務工
“我以前主要打零工,收入不高。在瞭解魯渝勞務協作相關政策後,我前往山東,從一名普通建築工人成長爲一名勞務經紀人。”前不久,“協作見真情·就業伴你行”2025年春風送崗山城行啓動儀式暨專場招聘會活動在彭水自治縣紹慶街道兩江廣場舉行,赴山東務工的彭水籍脫貧戶朱萬雲向當地羣衆講述了自己的跨省就業經歷。
朱萬雲的經歷正是魯渝兩地攜手並進、不斷推動勞務協作走深走實的縮影。
近年來,爲深化魯渝勞務協作,兩地人社部門通過簽訂勞務合作協議、互派互訓專業技術人員等方式,促進重慶各區縣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
兩地人社部門還制定出臺了全國首個升級東西部勞務協作“十四五”規劃,通過“政策引”“技能扶”“服務促”,着力打造魯渝勞務協作“升級版”。同時,兩地人社部門聯手實施發現培育、發展提升、壯大升級三大行動,累計打造18個魯渝勞務品牌,直接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7260人。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爲促使魯渝勞務協作再升級,今年6月初,魯渝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交流活動在重慶舉辦,重慶市人社局與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簽訂《2025年魯渝勞務協作落實協議》。
根據協議,今年山東省將幫助重慶市10500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半數是脫貧人口。
數讀·重慶脫貧人口端穩“飯碗”>>>
●83萬餘名就業的脫貧人口中,赴市外和縣外就業合計達50餘萬人,其中大多數爲青壯年勞動力
●截至5月底,全市公益性崗位安置近10萬名脫貧人口就業,其中近一半爲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
●全市範圍內建成就業幫扶車間685個,吸納12657人就近就業,其中5071人是脫貧羣衆
●魯渝勞務協作再升級:今年山東省將幫助重慶市農村勞動力10500人實現就業,其中半數是脫貧人口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整理)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