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建出口機制 習:剋制用經貿工具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中)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赴華參加中歐峰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左)和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右)。(新華社)
中歐峰會24日登場,雙方同意建立新的「出口供應機制」,以解決歐盟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擔憂。會談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行與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會晤。習近平除對中歐關係發展提出3點主張,強調中歐合作大於競爭,「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希望歐方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
《南華早報》報導,在中歐峰會後,範德賴恩指出,歐中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即設立升級版的出口供應機制。換句話說,如果出現瓶頸,這項升級的供應鏈支持機制可以立即檢視並解決問題或障礙。
中歐對於稀土的爭議源自於今年4月北京決定對稀土元素與磁鐵的出口實施許可證制度。儘管該措施原本是對美國關稅的迴應,但卻波及歐洲企業,導致部分生產線陷入停擺。
報導稱,範德賴恩對中方「加速關鍵原材料許可核發」的努力表示肯定,並強調此一進展對於修補「雙邊貿易關係的信任」至關重要。
範德賴恩強調,歐盟需要從中國獲得穩定且安全的關鍵原材料供應;中方被視爲可靠的供應者與合作伙伴,明顯符合中國長遠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歐盟在會後聲明中指出:「歐盟重申對中國的呼籲,不要提供任何支持俄羅斯軍工體系的實質援助,並鼓勵中國運用其影響力,依據《聯合國憲章》原則,推動實現烏克蘭的公正與持久和平。」
根據歐盟會後說明,歐方對歐企在中國市場準入困難、體制性扭曲及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表達不滿,並強調若對話無效,歐盟將「採取合比例且合法合規的行動,以維護其正當利益」。
歐方也要求中方停止對歐盟白蘭地、豬肉與乳製品出口採取不合理報復性的貿易防衛措施,這些被視爲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報復;同時也要求中國取消對稀土出口的限制。
峰會前,習近平會見範德賴恩,習指出,國際形勢愈是嚴峻複雜,中歐就愈要加強溝通,雙方領導人應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禁得起歷史檢驗的戰略抉擇。
習近平就中歐關係未來發展提出三點主張,包括堅持相互尊重,鞏固夥伴關係定位、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以及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
習近平表明,當前歐洲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中歐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和地緣政治矛盾,希望歐方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要共同維護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支持透過政治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