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逆向而行…全球化瓦解 「美國想獨自偉大」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在白宮宣佈對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稅率,造成全球經貿大動盪。(法新社)

外界解讀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主要是瞄準中國大陸,並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國際上普遍認爲全球化路線已經瓦解,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前院長陳沖表示,國際組織早已看到全球化很危險,而且慢慢變成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與全球北方(Global north),這也是此次關稅戰對抗衍生出的路線。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認爲,全球化從未完全實現,但原本的全球分工是他認爲比較好的經濟版圖,這次美國要將製造業拉回美國,美國想從一個搞創意的高階服務業到製造業都全包,這是不可能的事。

童:全球化從沒有兌現過

陳沖指出,最近很多人說全球化徹底沒了,其實國際貨幣基金(IMF)很早以前就說全球化很危險了,IMF是最有學問的機構,受限美國與中國是大股東,研究人員無法暢所欲言,但最近三年來內部論文及正式發表文章都已指出,全球化已消失,慢慢變成兩個球,一個全球北方,一個全球南方。

陳沖表示,今年是萬隆會議七十週年,當年在印尼舉行首次會議後,全世界就是分分合合,如今變成全球北方、南方,也纔有賴清德總統說的「脫中入北」,有其脈絡,也就是跟大國強權推展的結果。從二○○九年就很明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國際貨幣體系演講時,就說中國與美國要走不同路線,要走對抗,今天關稅就是從此對抗衍生出來的路線。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大家都感慨全球化消失了,但歷史上從沒有兌現過真正完全全球化,只有國家與國家之間有衝突的一段期間,有所謂的全球化,但隨着國家與國際結盟,全球化就消失了。

他說,人類只要國家或國家有戰爭衝突,都將會將經濟做爲整體戰力一部分,冷戰時期有蘇聯與美國兩大集團,二○二五年是否又面對另一個冰河期?美國目前推出一些措施,想要達到某些目的,但能生效嗎?企圖心有多強?還不明顯。美國總統川普提出「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讓美國再度偉大)」,他的解讀是「Make America great alone,美國要獨自偉大」,第二個是讓川普再次偉大,爲自己競選第三任取得權力,是將美國內部事務但外部化。

至於美國想要將製造業拉回美國,童子賢說,他曾開玩笑地說:除非美國人口增加到十七億六千萬,也就是美國三點四億人加上印度十四點二億人,就可以有一部分人從事高階研發服業務,由印度人從事製造,否則就應維持原本全球化的主軸。全球化如果不完美的地方微調就好,臺灣繼續負責製造晶片,越南負責球鞋,南韓、日本繼續造船,全球化可以有合理修正,不會受到這麼嚴重的衝擊。

美高壓手段恐逼走盟友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系榮譽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高長表示,川普大戰略要讓製造業迴流,美國再偉大,但美國再工業化不可能三、五年達到,需要很久時間,但短期高關稅造成的損失已立即顯現,再工業化過程要付出的代價,美國能承受嗎?

他說,美國製造業外包,已經從全球化經過廿、卅年發展,產業供應鏈無法與中國比,如何達成目標。其次,美國製造業人才已經空洞化,往金融業及服務業發展,如何從非製造業移轉回來有其難度;最後,美國製造成本及基礎設施要支持工業化發展,也要建設時間,沒有想像容易。

對於全球化議題,高長認爲美國二○一八年以來採取貿易戰,大陸是反其道而行,美國逆全球化,中國反而認同全球化,大陸與美的對峙,美國高壓手段逼迫盟友,是否會將盟友逼向中國?還需要時間觀察,但最近大陸很努力赴周邊東南亞國家訪問,日本、南韓FTA(自由貿易協定)都在談,原來一帶一路國家也有密切連繫,如果繼續強調全球化,對大陸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