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壇社》2025年中國國力攀上分水嶺的棱線(盛嘉麟)
在中美科技戰背景下,中國企業正致力於突破技術瓶頸。(圖/中新社)
2024年,中國堅實的軍事、經濟、科技、工業、農業的力量鋪墊出強大的國家實力,在此實力上構建出教育、交通、太空、生技、電力、能源、通信、材料、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稠密網絡。有如當孕育生命的條件成熟時,就發生寒武紀生命物種大爆發的時代。中國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24年就迎來了中國各行各業的井噴時代。2025年中國的國力已經攀上了分水嶺的棱線,中美全球G2的時代悄然來到。
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最前沿保障,海軍的055大驅,排水量1萬3000噸,具備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驅逐艦。現有8艘服役,計劃需要16艘。
最新的054B是海軍新一代的護衛艦,隱身設計,排水量5000噸,是護衛航母的防空和反潛主力,提升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已服役2艘。
4萬噸級的075大型兩棲登陸艦三艘已經服役,可搭載30架直升機,提供航空作戰能力,搭載一個營級的海軍陸戰隊及其裝甲車、坦克等重型裝備,是世界最強大的登陸作戰艦。
正在建造的5萬噸級的076大型兩棲攻擊艦,這是075型的升級版,裝有電力彈射起飛系統,搭載固定翼無人機和無人直升機,如同輕型航空母艦,具備更強大的登陸作戰武力。
虎鯨戰艦是中國製造的一款500噸級,航程約1000公里的先進無人水面艦艇,主要用於海上偵察、監視、打擊和協同作戰任務。
福建號航空母艦已經完成6次海試,服役在即,他的電磁彈射可靠性優於美國的福特號航空母艦。
空軍的殲20主力戰鬥機已有200架服役,這是中國最優質的第五代戰鬥機,可以媲美美國的F22及F35主力戰鬥機。但是F22造價太貴,保養複雜,已經停產。F35的引擎動力不足,不少瑕疵仍需改善,雷達因爲缺乏稀土鎵原料,2024年全年沒有交貨。唯有殲20正在加工生產。
九天無人機,具有長航時、高載重、高可靠性等特點,可放出小型作戰無人機,成爲航空母機。能夠在複雜環境下執行偵察、監視、通訊中繼、電子對抗、目標指示等多種作戰任務。神鵰重型無人機是雙機身設計,透過主翼連接。在偵察及預警的性能上可媲美美國的RQ-4全球鷹無人機,甚至具有某些優勢。高超音速亞軌道飛行器MD19、MD22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有助於地面與太空站的交通,以及太空國防。
橫空出世的預警機預3000(KJ-3000)是中國新一代,以運20爲平臺,製造的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飛機。運20平臺空間大、載重大,所以雷達偵察與指揮功能大爲躍進,是世界最先進的預警機,遠遠超過美國老舊的E3預警機,也超過美國波音公司正在研製的最新E7A預警機。等待已久的轟20可望在2025年試飛,其功能數據估計會強於美國的B2,B21。
陸軍在11月的珠海航空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作戰機器狗、機器狼,琳瑯滿目的用於地面作戰的無人機,執行偵察、定位、監視、攻擊等作戰任務。
2024年9月中國事先公佈,公開試射了一枚東風31AG遠程洲際飛彈,飛越1萬2000公里,擊中在南太平洋的目標,向世界展示了洲際飛彈的強大力量。東風還有許多不同的型式,用於不同的作戰需求。中國的遠中近程的對艦飛彈,從亞音速到高超音速的多種型號,包括了鷹擊18、21等都領先世界。
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有長足的進步,渦扇15(WS-15)發動機全面換裝了殲20主力戰鬥機,使其充分發揮戰技的功能。渦扇20(WS-20)引擎全面換裝了運20大型運輸機,使其發揮更大的載重功能。大民航機C919雖然目前使用美法合作CFM公司製造的LEAP-1C發動機,但是中國自制的長江1000(CJ-1000)發動機通過驗證,2026年將用於C919。同時中國商飛正在開發更大的雙通道遠程大民航機C929,其配套的長江2000(CJ-2000)引擎也在同步研發。中國的航空業朝氣蓬勃前途似錦,這些國造的渦扇15、渦扇20、長江1000都有實力將來走向國際的航空發動機市場。
除了晶片及人工智慧(AI),美國真正領先中國的產業已經所剩無幾,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制裁打壓中國的晶片產業及AI產業。中國已經能夠大量生產28奈米以上的中低端傳統晶片,2024年中國的傳統晶片出口總額達到1595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20%,成爲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中芯國際也能夠生產7奈米的晶片,供應華爲數千萬臺手機的需求。但是高階7奈米以下的晶片仍有設備依賴的問題。
人工智慧美國一直領先中國,想不到2025年1月,中國的DeepSeek AI模型橫空出世,測試結果與美國的OpenAI不相上下。但只用了560萬美元,以及140個工程師,震撼了美國的AI產業。美國必須重新考慮其AI產業的成本及投資模式,難以繼續製造泡沫的方式謀利。甚至重創輝達(Nvidia)及七大科技巨頭的股票市值。中國除了DeepSeek,還有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Qwen),騰訊的混元(Hunyuan),商湯的書生(InternLM),華爲的盤古(PanGu)等許多AI模型問世,未來前景光明大有可爲。
中國的太陽能總髮電容量已超過6.1億瓩(610GW),佔全球太陽能的30%,位居全球第一,相當於500座核能電廠。批准興建中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的墨脫水電站,發電容量7000萬千瓦(70GW),相當於60座核能電廠。全球第一的光電、水電、風電,加上第二位的核電,到2060年必能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中國正在引領世界清潔能源革命。
核融合發電實驗,中國領先世界,達到持續1056秒的電力輸出成績。中國計劃在2050年左右實現核融合發電的商業化應用,能爲全球能源問題提供最徹底的解決方案。
中國已經完成了2015年規劃的「中國製造2025」目標,未來10年可能再進一步規劃的是「中國標準2035」,要在北京中關村、深圳、上海、杭州、安徽合肥發展出五個類似美國矽谷的人工智慧AI科技中心,要領先世界訂定標準。
除了本文所述,中國還不斷傳出黑科技的傳言,如12月傳出了兩型推測爲六代機的試飛驗證。如中科院研究成功戰機的絕對隱形,包括更好的機身塗料、隔絕的紅外線散熱,以及圓滑的機身形狀(沒有突起的尾翼等)。如潛艇在1000公尺水下可以偵測到空中飛行的反潛機,可以潛射防空飛彈擊落敵機。如特殊的高溫鍊鋼法,使鐵礦石的鐵元素直接成爲氣態,收集後凝成鋼鐵,相較目前的高爐技術,只需10%的成本,而且可以從鐵含量極低的鐵礦石煉出鋼鐵。中國也不斷傳出新發現大型的銅礦(西藏)、鈾礦(鄂爾多斯盆地)、鋰礦(四川)。2025年中國進入了百業興旺的井噴時代,民族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