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相投入研發
IBM旗下的量子電腦IBM Q。(本報資料照片)
量子紀元(時報出版)
德勤(Deloitte)諮詢和會計公司估計,量子電腦市場在2020年代會達到好幾億美元的規模,到了2030年代就會達到數百億美元。沒有人知道量子電腦何時會進入商業市場並改變經濟格局,但預測不斷被修改,來因應這個領域前所未有的科學發現速度。扎帕塔計算公司(Zapata Computing)的執行長克里斯多福.薩瓦(Christopher Savoie)談到量子電腦的飛速發展時說:「這已經不再是『如果』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就連美國國會也表現出濃厚興趣,打算幫忙啓動這項新穎的量子技術。意識到其他國家已經撥出鉅款來資助量子電腦研究,國會便於2018年12月通過了《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提供種子資金來幫忙點燃新研究。該法案明令新成立二到五所量子資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National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每年資助八千萬美元。
2021年,美國政府也宣佈投資6.25億美元於量子技術,並由能源部負責監督。微軟、IBM和洛克希德馬丁等大型企業也爲該項目額外貢獻了3.4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並不是唯一運用政府資金來加速這項技術的國家。英國政府正在建設國家量子電腦中心(National Quantum Computing Centre),該中心將扮演量子電腦研究的樞紐角色,預計成立於牛津郡科學與技術設施委員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Council)的哈威爾實驗室(Harwell lab)。在政府的推動下,到了2019年底,英國已經成立了30家量子電腦初創公司。
行業分析師體認到這是一場價值上兆美元的賭博。在這個高度競爭的領域,沒有任何保證。儘管Google和其他公司近年來成就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進展,但能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可運轉的量子電腦,仍得等待多年才能實現。我們眼前仍有大量艱苦的工作。有些批評家甚至認爲,到頭來這有可能白忙一場。但是電腦公司都明白,除非他們提前涉足這個領域,否則大門很可能砰然關上。
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合夥人伊凡.奧斯托吉奇(Ivan Ostojic)表示:「倘若你的公司隸屬有最高潛在風險會被量子技術完全顛覆的產業,現在就該涉足量子領域。」化學、醫學、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物流、銀行、製藥和網路安全等領域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補充說道:「原則上,量子技術對所有資訊總監都有密切關係,因爲這可以加速解決形形色色的不同問題。這些公司需要成爲量子能力的主人。」
加拿大量子電腦公司D-Wave系統(D-Wave Systems)的前執行長維恩.布朗內爾(Vern Brownell)指出:「我們相信我們正處於提供全新能力的關鍵時刻,而這些能力你從傳統計算技術是無法取得的。」(四之二,摘自時報出版《量子紀元》;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