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欲加入研發六代機全球競賽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2日報道,韓國一名航空航天業高管表示,韓國將成爲最新一個研發第六代戰機的國家。
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公司(KAI)國際業務發展副總裁申東鶴(音)在巴黎航展上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在此次航展上展示的技術——包括四代半戰鬥機和無人機——“最終”將成爲轉向第六代戰機的“關鍵因素”。
韓國正在加入一場全球競賽。
在上週舉行的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航展上,KAI展示了其最新的四代半戰鬥機KF-21“獵鷹”、FA-50輕型作戰飛機和下一代無人作戰飛機。
這些飛機每架都配有多架無人機,這表明它正在進行有人-無人團隊合作——這是新一代空戰的關鍵因素,無人機與有人駕駛飛機合作,以增加其作戰範圍並作爲防禦盾牌。
KF-21是韓國首架國產四代半戰鬥機,預計將於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其局部隱形設計預計將在第五代升級,申東鶴表示這不會是這個過程的結束,“我們展示的產品是第六代(性能)的基礎”。
他說,KF-21與同類戰機不同,因爲它能夠“最迅速”地過渡到第六代戰機,這要歸功於隱形能力以及控制多用途作戰無人機的人工智能飛行員軟件的應用。
他還說,公司的目標是在今年晚些時候的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上,進行多用途作戰無人機的試飛。
“第六代戰機的概念已經(在KF-21上)實施。第一步是使用隱形技術,這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然後是安裝人工智能軟件……並與多用途作戰無人機結合。”申東鶴說。
“第六代戰機的概念可能會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左右實現,但由於有很多項目相互競爭,這個時間表可能會提前。”
申東鶴說,有人駕駛-無人駕駛團隊合作的發展是一種“全球趨勢”,人們認識到了有人駕駛飛機的能力是有限的。
“隨着我們無限擴展無人駕駛飛機的作業領域,有人駕駛飛機正專注於能夠控制整個事件的功能,從而降低有人駕駛飛機的風險,提高攻擊效率,並大幅降低戰鬥投資成本。我們需要運用這一概念,迅速作出反應。”他說。
申東鶴還說:“研發一架飛機本身會有很多問題和困難……最快的方法是與知道如何做的人合作,而不是靠自己去學這些技能。”
從最初的概念開始,研製一款戰鬥機通常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但最近其他國家的實踐證明,這個時間正在迅速縮短。(編譯/許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