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放緩:中港爭出貨赴美 投行調高中國GDP預測

中美雙方大幅降低關稅90天,大陸和香港會把因關稅戰積壓的貨物加速輸往美國,將再出現今年初提早付運現象。圖爲香港碼頭。(圖/路透)

中美雙方大幅降低關稅90天,學者和業界預料,中國大陸和香港均會先把之前因關稅戰積壓的貨物輸往美國,將再出現年初提早付運現象,令陸港經濟增長增添一些動力。目前已已有數家投資銀行調高中國大陸今年的GDP預測至4.7%或4.8%,但仍然未達中共官方設定的5%目標。

據《法國國際廣播》報導,因爲川普已預告會大幅徵收關稅,陸企在年初已將貨物提早付運,也因此造成大陸3月份出口同比大增12.4%,遠超市場預期,但到了4月卻急跌21%,業界分析稱,今次中美「休戰」90天,將再度引發提早付運的情況。

在香港的情況也差不多。浸會大學財金副教授麥萃才表示,美國部分超市和家電商店的中國貨庫存早已售罄,未來數星期可能會出現缺貨,若不補貨會刺激通脹。此外,業界爲免川普再次改變主意,會爭取在暫緩關稅期內加快出貨到美國,以應對感恩節及聖誕節消費旺季,預計未來90天將成爲出貨高峰期。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與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指出,減稅雖可令廠商鬆一口氣,但現行關稅仍然偏高,且存在不穩定性,日後仍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以分散市場風險。

廠商趕出貨自然會帶動經濟增長,瑞銀估計,經調低關稅後,美國對中國產品的總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目前約爲43.5%,該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雖然中美質易戰的衝擊已告降低,但當局的刺激措施亦可能變得溫和,不確定性仍持續影響企業信心和資本支出,估計中國今年GDP增速或可達到3.7%至4%之間。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專家宋林分析稱,減稅後,中美兩國大致能迴歸正常貿易,商業活動可望恢復,有利於第2丶3季GDP成長。如果在兩國在90天內達成雙邊協議,則中國今年GDP增長可望在 4.7%預測上再上調。摩根大通亦對中國經濟增長持較樂觀態度,其分析師報告稱,臨時關稅削減的幅度大於預期,只要下調後的新關稅稅率維持不變,中國全年GDP增長率將可達到4.8%,較先前估計明顯上調0.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