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持續延燒 現在誰握有優勢?

圖/日經中文網

瀧田洋一:川普關稅大砲的主要目標是中國。日益激烈的中美貿易戰的贏家到底是哪一方?這是金融和股市最關心的問題。反映市場評價的中美股市的走勢令人關注。

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的前一個交易日1月17日,紐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爲43487點,但3個月後的4月17日爲39142點,下跌了10%。另一方面,上海綜合指數從3241點上漲至3280點,雖然幅度只有1%多,但出現了上漲。

中美之間的關稅交鋒對美國造成的負擔可能比中國更重。川普針對智慧手機採取的關稅政策顛三倒四,先是聲稱將智慧手機排除在關稅措施之外,但話音未落就改口對其徵收其他關稅,這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中美貿易往來中,中國爲順差,美國爲逆差狀態。也就是說,中國的出口額高於美國的出口額。按理說,提高關稅應該對出口額較多的中國傷害較大,但實際上,美國卻顯得更爲窘迫。

原因是從智慧手機到芭比娃娃,美國已經離不開中國產品了。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產品在2024年美國進口的智慧手機中的佔比爲81%,金額高達413億美元。

在美國進口的筆記型電腦中,中國產品佔66%,金額爲326億美元。純電動汽車(EV)不可或缺的鋰離子電池也一樣,中國產品在美國進口中的佔比爲69%,金額爲162億美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從蘋果的中國生產比例來看,智慧手機「iPhone」爲100%,個人電腦「Mac」爲90%,多功能終端「iPad」爲80%。法國作家勒納爾曾形容蛇「太長了」,而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則是「太高了」。

如果制裁關稅的交鋒導致中國產品不再進入美國,那麼美國將會陷入類似於生活必需品受到禁運的境地。可以說,美國以順應全球化潮流的方式加速製造業向海外轉移,結果導致美國經濟在供應鏈方面存在致命弱點。

美國對中國起到「助攻」作用

那麼美國對華出口情況如何呢?對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中國也必須進口。這個領域似乎是美國佔據優勢的領域,但爲了應對目前這種情況,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食品進口來源國的多樣化。其中的典型國家就是南美洲的巴西。

從中國的大豆進口來源國來看,2023年巴西爲400億美元,是不到200億美元的美國的兩倍以上。不僅是大豆,玉米、牛肉、豬肉的進口來源國也一樣,如今巴西已超過美國。在中美衝突中,哭泣的是美國農民,而歡笑的則是巴西農民。

經濟外交方面,川普的關稅大砲最終也起到了助攻中國的作用。中國領導人從4月14日起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個東盟(ASEAN)國家進行了訪問。

川普政府對這幾個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爲:柬埔寨49%、越南46%、馬來西亞24%。中國試圖深化貿易和投資關係。東盟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度必將進一步提高。

對中國政府來說,川普政府的攻勢在內政方面也屬於雪中送炭。在中國因房地產泡沫崩潰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經濟運營變得更加困難。然而,美國主動作爲敵人登場,使得中國更加團結。

每當中國股市即將跌破底線時,「國家隊」就會出現。這是負責支撐中國股市的政府支援的資金和金融機構的通稱,英文稱爲「National Team」。面對中美對抗這一國難,中國投資(CIC)旗下的中央匯金投資等「國家隊」在發揮着強大作用。

日本的立場也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股市的強勁表現也得益於股票供需方面的支撐。相比之下,日經平均股指從1月17日的3萬8451點下跌到4月17日的3萬4377點。期間跌幅超過10%,與美國股市相當。這是由於此前支撐股市上漲的外國投資者轉而拋售日本股票,在中美之間,日本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國前拜登政府採取的對華戰略被稱爲「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也就是在半導體等尖端領域與友好國家建立供應鏈。岸田文雄前政府順應這一路線,日美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進展。1年前,豐田和Tokyo Electron等日本企業還被譽爲「日本版的七雄」。

雖然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強硬,但其政策確實體現了「美國優先」。2024年度日本對美出口139萬輛、平均出口單價爲449萬日圓的汽車成爲加徵25%關稅的對象,這反映了局勢的變化。

對於支撐2024年前日本股市上漲的日圓貶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在尋求修正。根據3月日本銀行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短觀),企業2025年度的預期匯率爲1美元兌147日圓左右。目前的匯率比這更趨於日圓升值、美元貶值,甚至有突破140日圓的跡象。

在這種環境下,外國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投資降溫並不奇怪。如果對亞洲股票的投資比例保持不變,持續到去年的「買入日本股票、賣出中國股票」交易可能會轉變爲「賣出日本股票、買入中國股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客座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

原文標題:中美貿易戰目前誰佔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