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示弱!堵死談判契機點 左正東:向WTO控告美也難有結果

▲美國各地出現反關稅示威。(圖/路透)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10)日宣佈將對不採取報復性行動的國家實施90天的關稅暫停,但上調對華關稅至125%,甚至可能到150%,中國也反擊「奉陪到底」,並且向世貿組織(WTO)起訴美國,是否對美國有所制約?臺灣國際政治經濟學者左正東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出,世貿組織上訴機制於2019年開始停擺,中國起訴美國效果有限。回到根本,中美再怎麼不愉快,最終還是得溝通談判。但目前來看,雙方溝通管道極度不暢通,跟中國一起反制的歐盟最終態度也很關鍵,直到現在中美談判契機點還沒出現,全球各國也能被動觀望。

中美關稅戰一天一變,中國昨9日宣佈最新反制措施,於今10日12時01分針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84%。美國總統川普於北京時間10日凌晨再宣佈,美國將提高對中國的關稅至125%。另外,超過75個國家與美國進行協商,因未對美國進行報復手段,川普授權爲期90天的「暫停措施」,期間大幅降低「對等關稅」至10%,全部即刻生效。

中國商務部今天下午15時開新聞發佈會,中外記者圍繞中美是否有接觸?中方是否繼續跟美方硬碰硬等問題,大陸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也重申,「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我們絕不接受美方的極限施壓和霸凌行徑,必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中國也有強硬反制促施,包括在向世貿組織追加起訴美國對華實行高關稅不合理行爲,是否能緩解中美氛圍,答案是幾乎很難。2019年以來,WTO上訴機構因法官缺席而持續停擺。 目前至少有29件尚未解決爭端案件,提交爭端申訴的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南韓和美國等。

臺灣國際政治經濟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出,「中國大陸對 WTO提起訴訟,對美國可能沒有效果的,WTO上訴機制現在已經停擺,即使中國大陸跟歐盟等20多個國家成立替代性的上訴機制,美國沒有在參與的國家當中,所以美國不會受到替代性的上訴機制的拘束。」

既然 WTO對美國和川普沒有用,中國必須遵循現有機制去替自己爭取權益。左正東也指出,中國大陸昨天發佈《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主要還是爭取更多其他國家的支持,並且防止美國以關稅作爲槓桿,要求其他國家增加對中國大陸的關稅,像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有這樣跡象,也是大陸要去防止最壞「排除中國條款」。

左正東進一步分析,「即使WTO上訴機制失靈,但中國大陸依然要去起訴美國惡行,運用WTO機制去防堵對他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因爲歐盟和很多國家還在WTO,依然是一個多邊機制,而中國大陸對美國採取強烈的報復,結果川普暫緩「對等關稅」,用道德上制高點,來爭取更多國家會同情他的立場。」

▲歐盟對川普政府祭出反制關稅,最終是否會一直與中國大陸站在反對面也是關鍵。(圖/路透)

回到核心,中美如何先化解矛盾?左正東也分析,一是目前爲止中美談判管道出現很大問題,具體議題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甚至根本沒有共識。

二是,中國大陸在白皮書裡強調要遵守中美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如果川普要求中國大陸完全遵守,中美之間是可以談判,比較好情況是,中美以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爲基礎,再簽署一個升級版的貿易協定,這樣雙方都有臺階下。

左正東也直言,中美雙方的溝通管道一開始就出現問題,尤其川普上任以來,中美開始相互採取報復,直到宣佈「對等關稅」,全球只有中國大陸採取了一系列的報復措施,其次是歐盟,這也顯示中美還沒找到合適的溝通管道,還以及很核心的問題,「雙方都不願意示弱。」

「川普還是一個極有彈性的人」,左正東也進一步說,中美確實還沒出現談判契機點,時局一直變化,包括歐盟的態度是也很重要,倘若中國大陸稍微靈活一些,或許中美就有談判契機,但現在看起來幾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