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扎堆“嚐鮮”網絡興趣班 警惕“零元學”背後的套路
來源:北京晚報
“想讀就讀,圓中老年人主持夢”“學會這幾招,普通人也能成老中醫”“跟我學5天,練出一手好字”……最近,各類網絡興趣班在中老年羣體中持續走紅。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願意通過購買網絡課程、觀看直播等線上學習途徑,重拾年輕時的愛好和特長。攝影、書法、朗誦、八段錦等豐富的課程安排佔滿了時間表。專家提醒,報班要結合自身需求,謹慎付費,別掉入“坑老騙局”。
■ 興致高 兩千人在線 邊做筆記邊踊躍發言
“注意紅色的字,要用到虛實結合的發聲方法,切忌捏着嗓子。大家跟我吸氣——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最近,每晚7時50分,65歲的劉勤都會準時守在手機前,跟隨直播課學朗誦。
屏幕裡,西裝筆挺的老師一字一句地示範經典詩詞朗誦,傳授發聲、氣息、情感等朗誦技巧;鏡頭外,劉勤戴着老花鏡,在筆記本上不停地記錄着知識點,身邊還架着一個話筒,“爲了完成朗誦作業,特意讓兒子給買的。”
記者注意到,這場直播課剛開始10分鐘,直播間在線人數就已經接近2000。
劉勤一邊聽課,一邊隨時關注着微信羣——羣名爲“5天零基礎朗誦訓練營(第34羣)”,羣成員超過200人。隨着課堂進程,助教會在羣裡發送背景樂、知識提綱等參考資料。
“這是我在視頻平臺刷到的朗誦課,5天課程0元學,主講人是高校的名師。”劉勤說,自己平時喜歡朗誦,羣裡多數是和她差不多歲數的中老年人,也有的已經80多歲。大家一邊上課,一邊在羣裡提問、探討,氣氛異常火熱。
記者在視頻平臺搜索發現,類似的直播興趣班五花八門,種類十分豐富。既有攝影、書法、繪畫等培養興趣的,也有家庭溝通等生活技巧類,還有中老年人比較關注的養生健康課,包括八段錦、中醫常識等。
相比於線下興趣班,這些網絡直播課的時長相對較短,一期通常在3天至10天,一天一至兩小時。學費尤其具有吸引力,有的甚至打出了“0元公益課”“1分搶名額”等廣告。
價格低廉是吸引中老年人扎堆網絡興趣班的一大原因。
剛退休的盧先生花1元錢在網上報名了手機攝影班,跟着直播課學了3天,感覺有所收穫。“主要是想了解手機相機的使用功能,掌握一些取景小技巧。對於日常旅遊拍照來講,課上教的技能夠用了。”他說,課後還能看直播回放,1元錢花得物超所值。
麼女士花1分錢在短視頻平臺購買了八段錦課程,付費成功後客服立馬發來一份課程素材包,內含全套動作圖解、跟練視頻、分動作講解等內容,“沒學過八段錦,想嚐嚐鮮,等有空了慢慢學。才1分錢的課,就算以後不學了也不會覺得心疼。”
■ 勁頭足 助教很熱情 完成作業還能領紅包
記者發現,這些面向中老年羣體開設的線上興趣班一般按照交費、進羣、聽課、作業、答疑的流程進行授課。除了主講教師外,幾乎24小時在線的助教都是“標配”,十分熱情,對各類問題有問必答。
最近,陳女士的父親在鄰居的介紹下進入了一個書法學習羣,羣裡都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書法愛好者。“每天晚飯過後,父親都會接到一個電話,然後就鑽進書房聽課練字了。”陳女士說,詢問父親後才知道,這個電話是書法課助教打來的,開課前他挨個兒提醒該上課了。
起初,陳女士擔心父親誤入了詐騙圈套,還提醒他不要隨便點開付款鏈接,但10天的課程接近尾聲了,老師和助教也未提及繳納學費的事宜。“每天課後,父親都會在羣裡交作業,和羣友交流心得,老師還會挑選出優秀作品發紅包獎勵。”陳女士說,雖然每次紅包金額只有不到10塊錢,但父親每次領到都特別興奮,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爲何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喜歡上網絡興趣班?研究教育心理學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陳苗苗認爲,除了價格相對低廉、時間便捷等外部因素外,還有中老年人渴望社交、提升自我價值的內在因素。
“這代中老年人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有一定經濟基礎,對退休後的生活也有更高的追求。”陳苗苗說,離開工作崗位後,他們的社交圈子縮小,通過網絡興趣班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滿足社交需求。此外,在興趣班取得的進步能讓中老年人有成就感,彌補退休後“不再被社會需要”的失落感。
■ 調查 課上到一半開始賣貨
中老年羣體對健康愈加重視,中醫、太極、八段錦等線上養生課十分火爆。週六晚上6時30分,記者登錄某視頻平臺搜索“養生直播課”,正在開播的直播間超過了50個。
直播內容大致可以分爲兩類:運動陪練和健康調理。前者是主播帶着中老年人鍛鍊身體,不同於年輕人追求暴汗,這類直播內容更傾向節奏舒緩、動作簡單的健身操、太極、八段錦等;後者則是通過講述中醫理論來幫助中老年人調理身體,例如經絡拍打、穴位按摩等。
記者隨機點進一個直播間,屏幕上顯示主播身份爲“中醫養生專家”,他正在介紹春季養生常識,在講解了一個簡單的保健動作後就拿出一款保健產品推銷起來:“中老年人關節受風疼痛,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產品,含氨糖軟骨素,可以有效保護關節健康……”記者從直播間點進產品鏈接發現,可以直接下單,每瓶價格超過百元。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夾帶私貨”的現象不光出現在養生健康直播課中,包括0元或低價入羣的線上興趣班,也都摻雜着很多廣告。一些網絡課程先以低價吸引中老年人入羣試聽,然後在他們感興趣要進一步學習時,開始收取一定的費用。
秦先生通過視頻平臺花1元錢進羣學習了5天的武當太極養生功夫課程。“老師介紹自己是正宗太極傳人,課程適合零基礎的中老年人。”他說,進羣之後,助教會讓學員填寫健康計劃,同時發送睡眠功法、太極動作分解等課程材料。每晚8時,助教會在羣裡發送直播鏈接,課後也有視頻回放。
5天課程學下來,他意猶未盡,便在課後詢問助教是否有後續課程安排,結果助教卻發來了收費鏈接,說需要交1900元錢,才能解鎖後續課程,不交費的學員必須退羣。“我諮詢了家附近的老年大學,一學期的線下太極課學費在1000元左右,這個課之後的收費太高了,我就沒有再繼續學。”他說。
■ 提醒 當心掉入“坑老”騙局
陳苗苗提醒中老年人,一些網課平臺或小程序存在營銷廣告過多、違規售賣保健品、用低價課引流等問題。“老年人接觸網絡平臺時間短、鑑別能力差,在碰到付費的情況時需要留一個心眼,防止掉進‘坑老’騙局。”她說,網絡課程付費時,要結合自身需求,多考慮一下性價比,擦亮眼睛。
健康養生類的網絡課程裡往往陷阱最多。主講人通常身着白大褂、擁有衆多“頭銜”,滔滔不絕地講述養生常識。在開講沒多久後就逐漸將話題引導到所要兜售的產品上。還有一些直播間以“進羣領贈品”等方式引流,不少中老年人從一開始獲得蠅頭小利到後續購買價值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保健品,一步步走入消費陷阱。
對此,北京隆福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陳敏提示,當前網絡課程魚龍混雜,有的是僞科學真帶貨,還有的主播僞裝成名醫賣課。只要產品賣點有足夠的吸引力,中老年人隨時有可能“激情下單”,購買高價產品。她表示,中老年羣體注重健康養生值得提倡,但應注意辨別,選擇專業渠道獲取養生健康知識。
本報記者 何蕊 文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