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攜手中正大學 深化國防自主實力
中科院與中正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開啓產學研在地交流的契機。(記者孫建屏攝)
中科院院長李中將(左)與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代表雙方完成簽署。(記者孫建屏攝)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昨日與國立中正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開啓產學研在地交流的契機,期盼透過積極深化無人機產業園區的人才培育、法規、科研合作、遙導通訊與AI技術應用等實務工作,提升國防自主研發實力,共同達成國家無人機政策目標。
簽署活動在中正大學舉行,在嘉義縣長翁章樑及國內官產學研等各界貴賓共同見證下,由中科院院長李中將與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代表雙方完成簽署;這也是繼臺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等3校簽訂策略聯盟後,中科院爲提升國防自主研發動力,再度攜手學界注入創新思維。
此次的MOU內容涵蓋研發、教育與交流等3大面向,未來將由中正大學在中科院民雄園區設置專業實驗室,強化技術開發與商品化進程;中科院將提供中正大學學生實習機會與獎助學金,以打造人才培育機制,並推動雙方人員參與研發和教學,開放場域及設備資源,促進資源共享。
「因爲有了AI技術發展,無人載具不再是自動化,而是『自主化』。」李院長表示,政府今年起在嘉義建設無人機產業園區,已有超過70家國內廠商表達進駐意願,明年起將再投入新臺幣304億元,挹注無人機研發和產業發展,該院希望扮演產官學界連接器的角色,相信藉由中正大學人才的投入,將帶動無人載具的持續進步及創新。
蔡少正則強調,與中科院簽署MOU,是很重要劃時代的里程碑,開啓學校無人機科技與通訊領域的新契機,期待經由和中科院的技術交流,進一步在研發能量、人才培育品質都能更上一層樓,並促進與在地企業、國家單位的深度合作,讓無人機生產、研發形成更好的產業鏈。
此外,簽約活動現場並陳展中科院、中正大學及廠商自主研發的各型無人機、無人載具和通信系統等,展現國內產官學研的研發能量;並公開中科院與雷虎公司合作開發的「沉浸式自殺攻擊無人機(FPV)」,以及中科院「勁蜂一型無人機」,擊靶成功紀實影片;而「紅雀三型無人機」則展示垂直起降、轉態飛行、定翼巡航、目標追蹤等性能,且可不受地形限制進行起降及實施偵搜任務。
中科院指出,政府規劃將嘉義打造爲無人機產業發展重鎮,擁有豐沛學術能量和絕佳地利的中正大學,在AI、資安、精密製造等領域上的卓越實力,未來將能爲民雄園區提供關鍵人才與技術支持,加速產業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打造國內無人機產業生態聚落。
中科院表示,與中正大學等校的產學合作,結合彼此人才、設備、技術及學術研究資源,透過培育實務專才、資源共享交流、推動前瞻技術開發等模式,積極拓展民雄園區相關領域的研發能量,不但展現我國發展自主可控無人機產業的決心與實力,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更繼半導體業後,成爲臺灣的第2座「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