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郵政停收輸美商品郵件 民眾寄件價差1倍以上

中華郵政26日表示,民衆仍可透過商業快遞收寄,價格爲郵政的2至3倍,會盡快建立從寄件人端收取稅款的機制。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宣佈8月29日起全面暫停低價商品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對此,中華郵政26日表示,民衆仍可透過商業快遞收寄,價格爲郵政的2至3倍,會盡快建立從寄件人端收取稅款的機制。

根據中華郵政統計,交寄量部分,僅1%爲國際郵件,就營收來看,國際郵件相關營收佔總體營收的24%,其中美國相關郵務交寄佔14%,年營收計3.65億元臺幣,交寄量達34萬件,包括商品樣品、個人物品、中小電商商品。

中華郵政公司郵務處長柯清長今表示,美國8月29日起全面暫停低價商品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原本白宮是希望由航空公司代收關稅,但航空公司無法自行估算包裹價值,因此實務上有困難,全球郵政都面臨同樣問題,各國郵政都已陸續停止收寄,中華郵政也不得不做出此決定。

柯清長說,當初美國希望由載運者代收關稅,但在實務上存在困難,各國也因此陸續暫停收寄美國包裹,香港4月就停止收寄寄往美國包裹,日本郵政也於8月19日起停止載運,印度8月25日也因爲美國政策改變,停止收寄既往美國的包裹。

中華郵政昨日宣佈,美國全面暫停800美元以下低價商品的小額豁免關稅優惠,並要求貨品進口時就要繳交關稅,但全球郵政體系尚未提供「寄件人預繳關稅」服務,中華郵政因此自8月26日起暫停收寄寄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建議民衆改用營業窗口提供之DHL、FedEx等商業快遞代收服務,中華郵政亦將研議寄件人預繳關稅相關服務。

柯清長說明,由於商業快遞有從寄件人完成相關進口關稅報關及支付的機制,但當前全球郵政都沒有建立這樣的寄件人繳稅機制,因此無法循此模式收寄。

柯清長表示,民衆如有寄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仍可透過營業窗口提供的DHL、FedEx等商業快遞代收服務寄送。而寄往美國商品郵件中,每1.5公斤中華郵政價格爲1,310元、DHL爲2,499元、FedEx爲3,958元。

除影響民衆日常生活,對於中小型電商來說,美國取消小額豁免關稅優惠,衍生的成本難以負擔,也減弱對外平等銷售競爭力。柯清長表示,中華郵政會跟隨國際郵政公司(IPC)建立國內代收關稅服務機制,也會盡快與商業快遞業者洽請介接方式,同時將與關務署進行溝通、建立窗口,但近期僅能先做規劃與尋求方案,無法預估相關方案建立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