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雙登陸」設計 提升網路韌性
地域、天災、人禍風險大,牽動國際海纜投資佈局,中華電信(2412)投資新海纜「AUG East」,進入臺灣採取「雙登陸」,打造多元海纜路由設計,提升區域網路韌性。
國際海纜串連全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五大洲以及多個關鍵區域與島嶼,全球已經有超過400條現役以及上百條規劃中的國際海纜,涵蓋五大洲及串連超過180個國家與地區,總長度超過140萬公里,可繞地球35圈,更是乘載全球約95%國際網路流量的重要傳輸骨幹。
然而,鋪設在海底的海纜或者是陸地上的海纜站,面對自然及人爲風險極大,自然風險包含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海底滑坡、颱風等,人爲風險更包含人禍以及地緣政治,包含漁船拖網及破壞,甚至有軍事幹擾等,而海纜一旦斷線或者故障,維修相當困難,且成本極高。
這也讓近年新海纜投資,除擴大傳輸頻寬,更關注「互爲備援」的角色。中華電信投資的新海纜AUG East,就有多重考量。
中華電信指出,AUG East海纜在臺灣採雙登陸宜蘭與臺東,與同樣是雙登陸臺灣的「SJC2」海纜登陸點不重複,提升臺灣整體聯外網路多元性。
此外,中華電信強調,AUG East海纜路由規劃繞菲律賓西部沿海新路由,與中華電信建設中「APRICOT」海纜走菲律賓東側海域不同,多元化海纜路由設計可進一步提升區域網路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