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復建至少要15年 梨山居民:太久了
中橫便道常因地震和大雨,造成坍方和落石,交通受阻。本報資料照片
中橫復建總經費約206億,預計2029年完成設計發包,工期初估10年;公路局工程人員指出,谷關到德基段巖質破碎且風化嚴重,規畫要用10座架高橋樑和9座隧道,繞過落石風險路段,工程困難且複雜,初估設計發包到完工,至少15年。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前天邀公路局相關單位現勘,盼加速中橫復建進度,還給大梨山地區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梨山不少居民表示,還要等15年,新生兒讀高中才能通車,實在太久了!
江啓臣感謝所有工程人員長期付出與辛勞,他表示,梨山擁有臺灣最美麗的高山風景,蘊含豐厚的農特產品,本應是臺灣發展高山旅遊、綠色經濟的重要資源,然而自921大地震導致中橫臺8線中斷,至今26年,嚴重耽誤大梨山地區的發展。
工程人員指出,中橫復建有不少問題待克服,其一中橫便道是帶狀工區,可能7到10個工作面同時展開,但可供物料堆置、混凝土產出、工人住宿、辦公的安全平面位置甚少,沒有足夠的基地營空間。另施工期間邊通車,可能交通打結,也延緩施工進度;還有不確定天災因素,如遇緊急醫療後送事件,須立刻排除各種施工。
公路局將來會與臺電大光明抽蓄發電計劃並行,兩者對僅有一條道路的工區也會互斥,例如臺電運送物料,沿線工區就不能澆灌混凝土或者吊掛重物料,都會影響工程進度。
依中橫便道施工經驗,一年最多執行經費約3到4億元,評估復建總經費分年執行,平均每年要執行約2到30億,工程量增5到7倍,便道地形、環境、考量因素太多,工期無法「早點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