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便道復建要10年?公路局點2原因難施工
「中橫便道」採限制通行方式提供在地民衆出入使用。(江啓臣服務處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關心中橫復建進度,昨天前往現勘,公路局谷關工務段簡報說明,中橫復建總經費約206億元、工期初估10年。地方也關心復建時間爲何長達10年,公路局今天指出,因爲谷關到德基段巖質破碎且風化嚴重,要用10座架高橋樑和9座隧道,繞過這些高落石風險路段,加上中橫便道地形、環境複雜脆弱,且常受風災影響,復建工程會較困難、時間長。
中橫公路是臺中市和平區「大梨山地區」民衆返家之路,開通至今已有64年,但地形險峻,又因921大地震、風災摧毀,導致道路封閉,尤以臺8線36至62公里谷關至德基段最爲嚴重,直至2012年公路局搶通「中橫便道」,才採限制通行方式,提供在地居民通行使用。
江啓臣昨天現勘時感謝工程人員的辛勞付出,也拜託公路局相關單位加速中橫復建綜合規畫評估進度,務必全力推動,儘速還給大梨山地區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
公路局谷關工務段指出,中橫復建總經費約206億,設計發包預計2029年完成,工期初估10年,因爲谷關到德基段巖質破碎且風化嚴重,規畫要用10座架高橋樑和9座隧道,繞過高落石風險路段。
地方也關切爲何復建時間長、金額龐大?公路局指出,中橫便道因爲地質環境,沒辦法像一般道路直接施工,必須從不同路段動工,會有7到10個工作區同時展開,且便道沒有足夠營地空間,能堆放混凝土、工程物料,甚至也難以設置工人宿舍、辦公室等設施。
公路局表示,以前中橫便道中期安全提升計劃時期,同時建設4座明隧道,運輸物料、鄉親出入需求等就讓交通大打結,施工過程還有不確定的天候因素,如有天災可能還得復原或者要檢討設計重新施工。
另外,也得因應大梨山鄉親的基本通行需求,也要考慮如果有緊急醫療事件,也必須立刻排除各種工作。以前中橫便道施工經驗,1年最多執行經費約3到4億元,用現階段評估經費,需分年執行,因此費用較高,而中橫便道地形、環境複雜,考量因素太多,所以工期會比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