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復建需206億工期初估10年 原因出在這裡

中橫便道常因地震和大雨,造成坍方和落石,交通受阻。圖/本報資料照片 遊振升攝影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關心中橫復建進度,昨天和公路局現勘,公路局谷關工務段簡報說明,中橫復建總經費約206億,設計發包預計118年完成,工期初估10年;因爲谷關到德基段巖質破碎且風化嚴重,規劃要用10座架高橋樑和9座隧道,繞過這些高落石風險路段,工程較困難且複雜。

江啓臣昨天現勘時感謝工程人員的辛勞付出,也拜託公路局相關單位加速中橫復建綜合規畫評估進度,務必全力推動,儘速還給大梨山地區居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

中橫復建需求龐大經費和長時間工程,一名工程人員說,因中橫便道是一個帶狀的工區,可以展開的工作面不多,目前可能就是7到10個工作面同時展開,纔不會干擾衝突。

便道內可供物料堆置、混凝土產出、工人住宿、辦公的安全平面位置甚少,無法有足夠的基地營空間,這也是要考量的;以前中橫便道施工時曾出現的問題,中期安全提升計劃時期,約同時進行4座明隧道,當時就已經工程、物料、鄉親出入等需求,交通大打結。

施工過程中不確定的天災因素,可能施工中會有災害損失需要復原,更或者要檢討設計重新施工;除考量大梨山鄉親的基本通行需求,也要考慮如果有緊急醫療後送事件,必須立刻排除各種工作。

公路局將來會與臺電大光明抽蓄發電計劃並行,兩者之間對僅有一條道路的工區一定會有競合,比如臺電今天要運送物料,沿線工區就不能澆灌混凝土或者吊掛重物料,這些都會影響工程進度。

以前中橫便道施工經驗,一年最多執行經費約3到4億元,如果用現階段評估經費分年執行,平均一年要執行約20億,甚至在施工顛峰期可能要達30億以上,都是過往工程量的5到7倍,施工期間,中橫便道地形、環境、考量因素太多,工期無法符合國人期待,早點完工。

江啓臣表示,梨山擁有臺灣最美麗的高山風景,蘊含豐厚的農特產品,本應是臺灣發展高山旅遊、綠色經濟的重要資源,卻因道路中斷導致地方發展受阻。他說中橫公路1960年通車,開通至今已達65年,然而自921大地震導致中橫臺8線中斷後,至今也已26年,等於將近4成的時間這條路都無法暢通使用,造成鄉親使用不便,更嚴重耽誤大梨山地區的發展。

江啓臣表示,中橫復建是鄉親長久的希望,過去他在立法院極力爭取,終於在108年啓動可行性研究計劃,111年完成可行性研究,113年獲行政院覈定可行性研究,目前正進行綜合規畫。

公路局谷關工務段長饒哲銘指出,中橫復建目前總經費約206億,復建計劃採全線雙向通車規劃,總長22.8公里,預計興建10座橋樑、9座隧道,預計116年提報環境部環境影響說明書,將於審定後續報建設計劃,設計發包預計118年完成,工期初估10年。

921地震和72水災重創中橫公路,致谷關到德基段交通中斷。行政院於同年宣佈暫緩復建,待地質條件穩定後再予評估。

民國97年覈定中橫便道搶通計劃,101年5月完工,將此路段暫時編爲「臺8臨37線」。通行對象限梨山居民、工程、急難、學術及公務。

101到103年展開第一期地貌變異分析計劃,104年推動中期安全提升計劃後,在臺中市政府期待下,經成立委員會評估後,107年開放乙類大客車於管制時段通行;104到107年推動中期安全提升計劃,投入8.97億元改善。

108到115年將持續優化提升安全及服務品質,投入18.38億元改善;依地貌變異分析,106到109年研分析顯示,114年將進入相對穩定期(崩塌率小於1%)。因此在108年啓動復建中橫谷關至德基段可行性研究計劃;前年12月公路總局完成可行性研究。

該路段多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需於環境影響評估階段進行敏感區基地地質調查及安全評估作業;依109年現勘調查成果,沿線主要地質災害爲落石、岩屑崩滑及土石流。

工程經費205.6億元,計劃效益恢復省道正常通行,提供谷關、梨山地區便捷交通服務,促進地區觀光發展,改善梨山地區農產品運輸服務條件。

中橫便道常因地震和大雨,造成坍方和落石,交通受阻。圖/本報資料照片 遊振升攝影

中橫便道常因地震和大雨,造成坍方和落石,交通受阻。圖/本報資料照片 遊振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