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鑽漏洞「狂掃1.2兆元晶片設備」 美國會報告:圍堵政策破功

▲儘管美、日、荷三國試圖圍堵中國晶片產業,但規範不一致竟讓中國企業在2023年合法買下近380億美元的先進製造設備。(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最新跨黨派報告揭露,儘管美、日、荷三國試圖圍堵中國晶片產業,但規範不一致竟讓中國企業在2023年合法買下近380億美元(約新臺幣1.2兆元)的先進製造設備,購買金額年增高達66%,讓中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競爭力大幅攀升,引發對全球民主價值與人權的潛在衝擊。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美國聯邦衆議院「對中戰略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報告,美國與盟邦日本、荷蘭針對晶片設備出口的規範存有漏洞,導致一些非美國設備商能賣給中企的設備,美國廠商卻不得出售。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企業從全球五大設備供應商,包含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艾司摩爾(ASML)與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購得總值380億美元的設備,佔這五家企業銷售總額的近39%。

委員會直指,「這些交易讓中國在多種半導體領域的製造實力急速增強,對全球人權與民主制度的維護構成深遠挑戰。」

鎖不住的晶片設備 中企巧鑽漏洞大量採購

儘管美國曆屆民主、共和兩黨政府都視半導體產業爲國安關鍵,並對中國晶片產業祭出多項出口禁令,但三國管制標準未統一,反成破口。報告呼籲盟國應針對中國施加更全面、統一的出口限制,而不是僅針對特定企業。

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杜赫提(Mark Dougherty)受訪時坦言,受到新規實施影響,今年以來對中銷售已有下降趨勢,他也表示歡迎美日政府進一步協調,「就美方立場來看,我們仍未達成理想的結果。」

三家中企遭點名 美去年已全面封殺

報告中點名升維旭科技(SwaySure Technology Co)、深圳鵬新旭科技(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及芯恩(青島)集成電路公司(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這三家中國企業爲主要設備買家,但也與國安疑慮高度相關。

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與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早在去年就曾致函美國商務部,指控這三家公司與暗中協助華爲(Huawei Technologies)的秘密網絡有關聯,美國政府也已在2023年12月全面禁止向這三家企業出口相關設備。

美智庫示警:中國想重寫全球供應鏈規則

報告進一步建議,盟邦間應強化政策協調,除封鎖整機設備出口外,連中國可用來自制晶片設備的零組件也應列入管制名單。

智庫「民主防禦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更警告,中國正在「試圖重寫整條半導體供應鏈」,許多過去只屬於小衆市場的設備,如今都成了科技競爭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