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信金融資產:AI賦能不良資產業務 加快數智化轉型邁向“數字未來”
(原標題:中國中信金融資產:AI賦能不良資產業務 加快數智化轉型邁向“數字未來”)
隨着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金融行業正在邁向智能化、數字化。近期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在全球激起千層浪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着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各業。不少金融機構近期陸續啓動了對DeepSeek的研究與應用。不良資產管理作爲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之一,涉及複雜的風險評估、資產估值、項目審查、處置實施等多個環節,在這一背景下,DeepSeek技術的應用爲不良資產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國中信金融資產近期也發佈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舉措及進展,擘畫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探索路徑 找準AI賦能不良資產業務的着力點
作爲不良資產行業頭部企業的中國中信金融資產,通過“人工智能+”賦能不良資產業務,不斷加快數智化轉型升級步伐。據介紹,2024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新業務核心系統順利投產;近期,DeepSeek-R1本地化部署進入全面安全評測及實施階段,爲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整合、邏輯推理等核心技術深度運用到不良資產業務各類應用場景,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實現路徑。
具體而言,發揮AI工具作用賦能不良資產業務發展,聚焦三個着力點:其一,賦能不良資產盡調,推動價值發現“提質增效”。不良資產盡職調查的深度、廣度和精度是定價合理性的關鍵因素,發揮AI大模型強大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更全面地獲取海量數據、更快捷地過濾噪音信息、更精準地識別資產畫像。與“人工檢索+經驗判斷”傳統模式相比,運用AI大模型在提高信息整合效率、有效模擬司法處置流程、多維評估信用債權價值、全景測算擔保債權價值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不良資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護城河”。其二,構建“科技+”合規體系,打造風險管控新範式。中信金融資產堅持將合規建設嵌入經營管理、業務流程中的各領域、各環節和各崗位,從風險管控中要效益。發揮AI大模型的語義解析、邏輯推理等功能在制度優化、合同及方案審查、投後監督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形成AI賦能的合規體系新生態。包括實時識別業務合規風險,及時形成整改建議;重構合同方案審查新範式,發掘價值創造新方向;推動風控端口前移,實現全流程動態預警監控。其三,築牢信息數據安全基線,爲數智化建設保駕護航,中信金融資產將信息數據安全建設作爲推進“人工智能+”賦能行業轉型升級的先決條件,將構建全生命週期的安全防護體系:數據治理及算法防禦層面,探索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數據脫敏與清洗、安全加固的操作路徑;系統防護層面,打造硬件級可信執行環境,通過“零信任”動態控制策略限制數據訪問範圍;合規管理層面,通過跟蹤審計、第三方安全評估等方式完善長效機制,多措並舉爲科技賦能不良資產業務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人機協同 擁抱新科技邁向“數字未來”
DeepSeek技術在不良資產管理中展現了巨大的降本增效潛力,有助於提升不良資產管理的整體效率和收益水平。
根據Anthropic2月10日發佈的關於Claude.ai平臺的經濟指數報告顯示,57%的AI使用是在增強人類能力而非替代,43%的人類工作正在被自動化。
由於不良資產行業具有複雜度高、非標準化、創新性強等特點,交易特殊性和定製化要求較高,難以被AI全面替代。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更好地接受和擁抱科技變化,運用AI這個工具助手,通過人機協同來運用AI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而這一方面中信金融資產走在了前面。
2024年7月,中信集團發佈了“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和數智化創新系列成果,並啓動了一批智慧生態合作。中信金融資產在《中信集團“人工智能+”行動方案》的指引下,發揮集團數智化能力、智能算力、通用模型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推進大模型賦能探索攻關,組建人工智能共創團隊,正在分階段推動投前盡調、投後保全、風險防控、法律合規等方面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揮人工智能輔助作用,爲業務賦能,力爭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形成“專業模型先進、業科融合充分、創新機制完善”的科技與業務融合發展新格局,以科技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