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城|雲南澄江:湖泊擁抱的化石小城
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 題:雲南澄江:湖泊擁抱的化石小城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易嘉欣
玉溪市澄江市,這座被湖泊擁抱的化石小城,宛若一方璞玉藏於雲南中部羣山之中。
這座“七山二水一分壩”的城市,北以樑王山爲背椅,南以撫仙湖爲前池,東有帽天山靜臥,西有老虎山低伏,碧綠如翡翠的澄江壩子居中鋪展,共同繪就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畫。
在5.18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澄江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之下,無數古生物呈爆發式出現,但倏忽之間它們被泥沙填埋,最終成爲化石。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埋藏這些化石的澄江市已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宜居小城。
靜臥東南的帽天山,因發現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羣聞名。以帽天山爲核心的澄江化石地“再現”了5.18億年前海洋生物的面貌,爲證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存在提供了大量依據,也使得澄江成爲名副其實的“地球生命起源地”。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澄江市南擁撫仙湖,北接陽宗海,東有南盤江,居中的澄江壩子上阡陌縱橫的農田與星羅棋佈的城鎮交織,共同構成“山環水抱、田城相依、城湖相融、人湖和諧”的基底。
撫仙湖環湖的公路如銀色絲帶,將波光粼粼的撫仙湖與翠峰連綿的羣山連接在一起。湖畔的村落依山而建,人們逐水而居。漫步在撫仙湖畔的小灣村,一幢幢低矮民宿依山就勢,鋪展在湖東岸的平緩坡地上;撫仙湖東岸的太陽山網紅棧道如玉帶般盤繞在山腰之上,日落時分遊人在此駐足,看天光墜入湖心,波光與雲影交織。當地對建築高度的剋制,視野的留白,讓撫仙湖及環湖羣山始終是這片天地的主角。
“澄江城市建設的格調,既減少了對湖光山色的視覺干擾、降低了環境負荷,又呈現一種清新素雅,與自然相融的特色。”澄江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李勇說,城景相融、顯山露水、錯落有致、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間格局,是爲了給撫仙湖流域留白、減負、休養生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澄江市有豐富的磷礦資源,磷化工曾是澄江市的經濟發展支柱。但爲保護當地化石資源,澄江市毅然關停撫仙湖徑流區所有磷礦並實施起生態恢復:帽天山、樑王山“修山擴林”;在陡峭巖壁上種植根系發達的構樹、葛藤;用“梯田式植生帶+掛網噴播技術”將裸露山體轉化爲立體綠化景觀;在帽天山與撫仙湖間建成十餘公里的綠色走廊……曾經的“礦山”正變成“青山”。
撫仙湖的環湖溼地與生態調蓄帶連成一片,不僅形成風光旖旎的生態景觀,還是攔截入湖污染源的一道防線。近日入湖河道兩岸,綠植與荷藕相映成趣,形成水城融合、荷花飄香的景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