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心電卡守護萬千家庭“心”健康
在中國,每年有超過54萬人因心臟驟停失去生命,其中80%的悲劇發生在醫院外的場景。面對突發的胸痛、心悸,如何第一時間捕捉心臟的“求救信號”?中國移動聯合鄭州大學專家團隊,將專業級心臟監測技術帶入千家萬戶,用科技填補“院前急救”的致命空白。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電圖科主任李世鋒指出:“心血管疾病重在‘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移動心電卡就像‘裝在口袋裡的心電圖機’,3秒啓動、30秒出結果,操作簡單到貼在胸口即可完成檢測。它不僅能捕捉房顫、心肌缺血等21種高危心律,還能通過AI算法實時分析數據,異常結果同步推送至子女手機和簽約醫生端,真正實現‘監測-預警-干預’閉環。”
該平臺以“全場景健康守護”爲目標,構建四大核心服務:
智能監測體系:心電卡、血壓計等設備實時上傳數據,AI自動識別風險,異常情況秒級預警;
AI醫生全時在線:支持語音交互自診、用藥諮詢,三甲醫院專家可遠程發起會診;
急救綠色通道:胸痛患者數據直連急救中心,優先轉運並啓動導管室,爲生命搶時間;
健康生態賦能:依託千兆網絡覆蓋,融合助農直播、防詐科普等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心血管病防治的痛點,在於基層診療能力薄弱和急救響應滯後。”鄭州大學心電學研究所所長李中健教授強調,“通過這套系統,偏遠地區患者也能共享省級醫療資源,有效提升救治效率。”
目前,該平臺已覆蓋河南、山西等省份超200個縣域,累計服務超百萬家庭,成爲鄉村振興中的“數字健康紐帶”。
科技的溫度,在於讓愛不再缺席。當子女通過手機查看父母心率曲線,當急救車因數據預警提前出發,這張小小的心電卡片,正以‘心電波’爲筆,書寫着健康中國與數字鄉村交融的新篇章。
未來,中國移動將持續深化“醫療+科技+公益”模式,拓展慢性病管理、老年康養等領域,讓科技的力量惠及更多家庭,共築“心”防線,守護每一次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