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10%?胃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生物標誌物檢測讓精準治療更爲個性化

中國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10%?我國胃癌5年相對生存率有所升高,從 27.4%提高至 35.1%,但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侯英勇教授指出,胃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生物標誌物的檢測有助於癌症的分子分型,避免傳統病理學方法的侷限。不同的腫瘤類型和亞型對治療的反應可能不同,精準分型可以確保治療方案更加個性化。精確篩查潛在的晚期胃癌患者

中國胃癌新發病例排名第5,死亡排名第3。中國胃癌新發病例佔全球近40%,是全球胃癌高發地區。中國胃癌發病率爲13.7/10萬,男性是女性的2.3倍。其中,超過95%的胃癌是腺癌。

胃癌是中國與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因素,2022年導致超過26萬例死亡。由於早期胃癌的症狀常常不明顯,胃癌往往在晚期或轉移階段,或癌細胞從腫瘤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組織或器官後,才被診斷出來。

晚期胃癌患者常常面臨治療方案有限的困境,但通過生物標誌物的篩選,可以找到適合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生物標誌物也能幫助患者獲得合適的免疫治療方案。

目前,精準治療在不同層次上,意義也不同。需要從組織學層面上精準,免疫組化層面上精準、從分子檢測層面上的精準、從靶向藥物上面所得的多項精準融爲一體。

侯英勇教授坦言,在以前沒有生物標誌物的時候,普通化療的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化療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談“化”色變,這也是公衆的感受。隨着近幾十年代,分子靶向治療的發展,針對生物標誌物發展起來的藥物,就像是“我就想打靶,你靶在哪?”

CLDN18.2成爲胃癌新靶點

隨着HER2、PD-L1、MSI-H/dMMR、NTRK等生物標誌物的日漸普及,胃癌已全面進入精準治療時代。

通過檢測胃癌特異的生物標誌物(如CLDN18.2、HER2、MSI-H/dMMR),能夠精確篩查潛在的晚期胃癌患者,從而實現精準干預。

“當我們從對疾病的認識更深入、機制探索更清楚之後,我們就建立了這樣的體系。就像有了一個程序監控的體系和運行軌跡後,你就知道列車走到哪裡;有了疾病的檢測方案、基因的檢測方案和手段,你就知道在一羣腫瘤細胞裡面,它最主要的這個驅動的基因是什麼,我們就相應地使用剋制它的藥物。”侯英勇教授指出,

不同的基因驅動的胃癌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是HER2基因驅動的,我們就用針對HER2的藥物導彈去打擊。如果是針對CLDN18.2的,我們就用相應藥物,“甚至有HER 2 和CLDN18.2同時陽性的,是不是猜想可以有雙藥物去治療。”

隨着胃腫瘤的發展CLDN18.2成爲胃癌新靶點。胃癌細胞中,細胞極性素亂導致CLDN18.2從細胞間暴露出來,從而使靶向藥物有的放矢。其檢測包括既往未被定義的胃食管交界處腺癌人羣,從而指導臨牀決策,得到最新國內外指南的一致推薦。

CLDN18.2靶向治療爲晚期胃癌患者,尤其是對現有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CLDN18.2的靶向治療不僅能提高初期治療效果,還有助於克服某些治療耐藥性的患者羣體,延緩疾病進展。

一定年齡之後,就要定期做胃鏡腸鏡檢查

胃癌的(致病)因素非常的複雜。炎症是一大因素,還有感染是一大因素,炎症和感染有時候又是相互促進的。

侯英勇教授指出,從感染源上來講,還有一種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它和胃癌,甚至和胃的這個黏膜相關淋巴瘤都是有關係的。

胃癌還有一些因素,比如說和基因的突變相關,那麼就非常的複雜了。 還有一部分是遺傳因素促發的胃癌,而這些往往是與硬件細胞的、或者特定的基因相關。

胃癌如何早診早治?早期有哪些症狀?胃癌在最早期的時候是沒有症狀,它不像炎症,“炎”是兩個火字,讓人火急火燎地就感受到了。但這個癌往往是靜悄悄的,在早期的時候靜悄悄地,不大有什麼症狀。等你有症狀的時候,往往都是進展期了。

事實上,當病人出現胃部不適、胃痛、便血嘔血的症狀時,腫瘤已經相當到進展期了。

侯英勇特別提醒,

一定年齡之後,就要定期做胃鏡腸鏡的檢查,“胃和腸黏膜,整個消化道黏膜鋪開來,面積是非常大的。這個地方像是隱藏在我們身體中央的一排排管管道,它們每天行使這個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