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新春第一展:品牌企業佔2成,新設東南亞專場對接
面對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性顯著提升、國際貿易風險加劇等挑戰,今年的“中國外貿新春第一展”尤其受到關注。作爲國內聚焦紡織服裝和輕工業產業行業規模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展會,定於3月1日開幕的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既是外貿領域的風向標,也是觀察全球貿易變化、促進全球客商合作的平臺。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在2月26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中央和地方對於今年的外貿發展特別重視,儘量對各類情況早作分析應對。今年第33屆華交會展覽總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共設服裝服飾展、紡織面料展、家庭用品展、裝飾禮品展4大專業子展,以及跨境電商和境外展區2大專業展區,覆蓋新國際博覽中心10個展館,總展位數突破5100個,吸引了3250家境內外企業參展,其中境外展商達364家,覆蓋13個國家和地區。展會期間預計將迎來4萬餘名境內外專業採購商,規模與影響力持續提升。
品牌和專利企業佔兩成
申衛華提出,向來“以展促貿、以會促展”的華交會,是展示中國外貿企業創新實力與品牌升級的“前沿窗口”。本屆華交會參展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上下游集聚更加完整,甚至有不少跨界“新秀”,參展企業中品牌企業佔比20%,專利企業佔比15.2%,具有新材料、新工藝企業佔比6.6%,專精特新企業52家。
“要知道這是輕紡專業展,能有如此比例的專精特新企業已是不易,他們中很多是隱形冠軍。”他表示,現場會有不少跨界融合的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含“新”量持續攀升。
除了這些“新”,本屆華交會還將深度聚焦跨境電商、綠色貿易等新業態,致力於打造“數智融合、要素賦能”的外貿升級主陣地。一方面,舉辦跨境電商高層論壇,聚焦最新的AIGC技術與跨境電商的深度融合,探討如何利用AI生成內容技術,優化跨境電商的選品、營銷、客戶服務等各環節,爲中小企業出海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今年的跨境電商展區分設綜合平臺、跨境服務、智慧物流、獨立站等板塊,匯聚了120多家平臺企業。其中,服務商展位規模同比增長10%,SaaS服務、跨境支付、跨境保險等數字化工具提供商數量較去年進一步增長。在展會現場,華交會還計劃促成亞馬遜、速賣通等頭部平臺與九省市制造企業展開精準對接,形成"平臺+供應鏈+綜合服務"的完整服務體系。
從基礎材料研發到終端品牌運營的全鏈條展示中,今年的展示中不乏稀土材料刀具、塑料光纖面料、可自然降解枕芯等創新成果。官方統計顯示,新能源材料、可降解包裝等環保技術展品佔比較上屆顯著提升,綠色外貿的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搶抓新興市場機遇
在美國對華貿易加徵關稅的背景下,華交會今年組織參展企業赴日本、韓國、英國、愛爾蘭等地參與海外推介會,並在沙特、南非分別開展了海外推介會,以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與此同時,在去年的歐美專場、服裝服飾專場、紡織面料專場、家庭用品專場、裝飾禮品專場、日本專場等6場的基礎上,今年的華交會現場新增設東南亞專場對接活動,旨在把握RCEP合作紅利,深化中國與東盟的產業鏈協同,爲參展企業展示創新產品和技術,搶佔東南亞外貿藍海提供黃金機會。
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實現外貿總額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1.82萬億元,增長4.6%,進口2.45萬億元,下降1.0%;歐盟、東盟、美國爲前三大市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