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速凍食品之王”,要登陸港股了?
近日,安井食品港股IPO獲中國證監會備案。
5月16日,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發佈關於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公司擬發行不超過59,521,4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在2023年及以前,安井食品營收、淨利潤均保持高增狀態。步入2024年以後,安井食品業績卻有失速風險。
安井食品2024年營收爲151.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0億元增長7.7%;淨利爲14.8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78億元增長0.46%;扣非後淨利爲1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66億元下降0.45%。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爲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55億元下降4.13%;淨利爲3.9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38億元下降10%;扣非後淨利爲3.4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2億元下降18%
安井食品業績變臉,可能與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事實上,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速凍米麪行業便開啓了"價格戰"。
據中國冷凍冷藏食品專業委員會數據,2023年速凍米麪價格同比下降5%-8%,行業陷入"以價換量"惡性競爭。2024年,戰火愈演愈烈,水餃、湯圓、餛飩、包子、點心爲首的米麪5大主力品類全部面臨"量價齊跌"局面,尤其是第二季度市場規模整體下滑了近10%。
在收入預期不佳之下,下游消費者需求不振,更趨向於購買低價優質產品,凍品企業紛紛降價搶市場,反過來又驅動通過原料替代等方式來降低經營成本,產品品質或有下降,消費者流失現象有所加大,行業陷入負面循環。
凍品行業之所以陷入"價格戰"糟糕局面,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更爲深層次的因素是行業競爭壁壘本身就低,盈利能力不佳,一旦下游需求不振,企業便會拿起價格武器來爭奪有限的市場。
這對行業排名第一的安井食品同樣不利。一方面,速凍產品過於同質化,安井食品也無法依靠品牌力來應對行業白熱化市場競爭,只能隨大市降價、內卷。
另一方面,包括安井食品在內的速凍企業主要客戶羣爲B端餐飲業,而後者追求控制經營成本,幾乎不會給品牌溢價。且一旦遭遇盈利下滑,反而會進一步壓降速凍產品價格,導致速凍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C端用戶,速凍產品主要銷售渠道爲商超(佔比超過70%),但近些年商超渠道整體因電商等多方面衝擊,業態面臨萎縮,包括安井在內凍品企業銷售均受到不小衝擊。
雖然凍品企業可以發展電商,但始終無法完全彌補線下零售端的萎縮,因爲線下購買有一定比例是因場景臨時起意進行消費決策。
除行業內卷式衝擊外,安井在產品創新上也越漸乏術,不利於業務增長。此前,在米麪凍品市場,公司避開三全、思念市佔率很高的餃子、湯圓,聚焦手抓餅、蛋餃、紅糖發糕等核心單品進行差異化競爭,保持了不錯增長。而後,競爭對手也逐步發力這些品類,安井差異化競爭策略也逐步變成了同質化。
另值得一提的是,安井食品還屢發食品安全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有不少消費者投訴在安井速凍食品中吃出了異物,甚至有部分食品尚未拆封就已經變質腐壞。
總體來看,安井食品速凍米麪、調製食品爲首的業務基本盤遭遇不小經營挑戰。在市場規模趨於萎縮的大背景下,該業務想要逆勢高增就沒有了堅實基礎。
過去幾年,安井凍品基本盤已有放緩跡象,管理層早在2018年便開始佈局預製菜業務,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安井食品預製菜主要是通過"安井"、"凍品先生"、"安井小廚"、"洪湖誘惑"及"柳伍"等品牌銷售小龍蝦、小酥肉、蝦滑、牛肉、羊肉卷、蛋餃及酸菜魚等產品。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安井食品在中國預製菜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4.9%,超過該市場第2名至第4名的市場份額總和。
安井食品預製菜業務已然成爲公司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從2024年開始,該業務大幅放緩。上半年,預製菜收入爲22.08億元,同比增速從2023年同期的58.2%回落至0.4%。
可見,安井食品預製業務也遇到了瓶頸。那麼,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爲何大幅放緩呢?
從行業整體來看,預製菜市場在近年來發展並不如預期,其背後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市場需求、消費者認知等諸多因素。
首先,預製菜主要客戶爲B端餐飲業,佔比約爲80%。然而,近年來餐飲行業受消費分化等因素的衝擊,需求疲軟,盈利能力顯著下滑。
以北京爲例,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24年上半年,規模餐飲企業營收同比下滑2.9%,利潤同比更是暴跌88%,淨利潤率僅爲0.37%。
在生存壓力下,餐飲企業有驅動力要求預製菜企業降低價格。這不僅壓縮了預製菜企業的利潤空間,也使得行業增長面臨巨大壓力,"價格戰"也難以避免。
其次,在C端市場,預製菜本應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過去兩年,多起負面輿論事件,如學校使用預製菜、小楊哥"糟頭肉"等,讓消費者對預製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產生質疑,將其貼上了"添加劑多""不健康"的標籤。
此外,預製菜的工業化屬性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現做現吃"理念存在衝突,也一定程度上導致預製菜在C端滲透率低於市場預期。
據艾媒諮詢數據,超七成消費者對餐廳使用預製菜感到不適,這進一步限制了預製菜在C端的推廣、銷售。更爲誇張的是,在2024年7月,南城香、蘭湘子等15家連鎖餐飲品牌,建立了"反預製聯盟"。
可見,安井食品預製菜業務增長放緩,是行業整體面臨困境的縮影。無論是B端市場的盈利壓力,還是C端市場的信任危機,都對預製菜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