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男性HPV防控倡議發佈 首次將男性置於我國HPV防控戰略前沿
中國網財經8月25日訊 近日,國內首個專注於男性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權威文件——《中國男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疾病防控專家倡議》(《倡議》)正式發表於《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該倡議由多位權威專家共同制定,首次將男性置於我國HPV防控戰略的前沿,通過整合多學科專業力量,深入開展男性HPV感染及相關疾病研究,填補了我國全人羣HPV感染和防控策略缺乏核心依據的空白。
《倡議》基於全球和我國男性HPV相關疾病負擔、HPV疫苗在男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借鑑全球男性HPV防控進展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男性HPV感染及相關疾病的六大防控倡議:制定男性HPV感染及相關疾病綜合防控策略;重視和加強健康科普和宣傳工作;倡導男女共防,推進共同接種;創新籌資機制,降低經濟負擔;加強男性HPV感染和疫苗相關研究,促進新型疫苗研發;創新預防接種模式,改善免疫服務質量。
男性HPV感染率高於女性
資料顯示,HPV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病原體之一,高危型HPV持續感染被確證爲宮頸癌的致病元兇。而HPV感染不分性別,在全球範圍內,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高於女性。一項全國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一般人羣的HPV總體感染率爲39.6%。
持續感染高危型別的HPV不僅可能導致宮頸癌,也可能導致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口咽癌、癌前病變等疾病。我國男性HPV相關癌症的絕對數相對較大,歸因於HPV感染的男性癌症標化發病率順位依次爲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喉癌、口腔癌,且相關癌症發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尖銳溼疣作爲低危型HPV導致的疾病,雖然不致命,但具有高傳染性和易複發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除了健康負擔外,2020年我國HPV感染相關肛門生殖器疣的總疾病經濟負擔高達41.1億元。
目前公衆對男性HPV感染的認知不足,仍存在“男性感染HPV沒有危害或後果不嚴重”“HPV感染只引發女性宮頸癌”“男性沒必要接種HPV疫苗”等諸多誤區,導致許多男性乃至公衆對這一潛在的健康風險缺乏足夠的警覺與重視,更容易低估男性感染HPV的風險。
與此同時,男性感染HPV後更爲隱秘,大部分是沒有任何臨牀症狀的潛伏性感染,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影響自身健康。
“男女共防”已被國際公認爲消除宮頸癌的關鍵路徑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宮頸癌的防治工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等一系列重大規劃綱要都把宮頸癌防治工作作爲重要內容。中國積極響應WHO《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2023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個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明確通過接種HPV疫苗、篩查、治療等三級預防措施有效防控並最終實現消除宮頸癌。
預防和消除HPV感染相關癌症和疾病,是一項造福全人類健康福祉的艱鉅任務,“男女共防”已被國際公認爲消除宮頸癌的關鍵路徑。向適齡男孩、女孩同等推廣HPV疫苗,擴大疫苗接種覆蓋人羣,可最大化提升羣體免疫效果。現有研究已經表明,接種HPV疫苗對預防男性HPV相關癌前病變、癌症以及尖銳溼疣等疾病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目前全球已有82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男女共防的策略,將HPV疫苗納入免疫規劃項目,旨在進一步預防和控制HPV相關疾病。
2025年,隨着HPV疫苗男性適應證的獲批,中國正式進入了“男女共防HPV相關癌症及疾病”的免疫預防新時代。目前,男性有兩款HPV疫苗可以選擇,一種是進口四價HPV疫苗,適用於9-26歲男性接種;一種是進口九價HPV疫苗,適用於16-26歲男性接種。根據獲批的適應證,男性接種HPV疫苗,可預防HPV16、18引起的肛門癌,HPV6和11引起的生殖器疣(尖銳溼疣),以及由HPV6、11、16、18引起的以下癌前病變或不典型病變:1級、2級、3級肛門上皮內瘤樣病變(AIN)。
爲了推動HPV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多地政府也將接種HPV疫苗納入政府爲民辦事的項目中。當前,我國的宮頸癌防治工作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專家支持、社會參與的模式。
2025年以來,天津、福建、陝西、河北、內蒙古、河南、四川、寧夏、新疆、貴州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出HPV疫苗惠民活動,顯著降低接種成本,助力加速消除宮頸癌進程。這些政策不僅覆蓋女性羣體,多個地區還創新性地將男性納入惠民範圍,適齡男性接種HPV疫苗,採用三劑次免疫接種程序,均可享第三劑疫苗免費,提升了疫苗的可及性。尤其是進入暑期以來,學生時間便利,成爲提升青少年HPV疫苗接種率的黃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