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四五”經濟躍升超35萬億,多領域突破
【“十四五”期間中國多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發展態勢向好】“十四五”期間,中國外貿在全球變局中逆勢上揚,貿易強國建設步伐加快。貨物貿易規模連續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2024年達6.16萬億美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2.4%,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服務貿易規模2024年首破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民營企業出口佔比從“十三五”末的56%提至2024年的64.8%。 外貿結構更優化,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7萬億元,5年增長67%。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增長38%,可數字化交付服務進出口額增長近四成。貨物貿易中高技術產品出口佔比達18.2%。外貿韌性增強,東盟連續5年爲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貿易額同比增9.6%。2024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比重超50%。 “十四五”期間,我國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破50萬億元。消費對增長年均貢獻率約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至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5.5%。網絡零售市場連續12年全球最大,汽車銷量連續16年世界第一。 品質消費普及,自去年9月起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兩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達五成,約4億人次享補貼優惠。服務消費增長更快,2020 - 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9.6%。 “十四五”多項民生指標超規劃目標。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95%,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達3.6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比例達97%,2024年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或超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醫療服務資源擴容下沉,新增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總數達125個。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4億多人次。“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構建加快,護理型養老牀位佔比提至64.6%,託位數達574萬個,較“十三五”末增長125%。 “十四五”創新成高質量發展主驅動力。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近3.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居全球第二。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77%。我國創新能力提升,有全球最大研發人員隊伍、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46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2024年集成電路產量比“十三五”末增約1900億塊。“三新”增加值超24萬億元。我國在多個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如石島灣核電站投運、“天宮”空間站建成。 “十四五”我國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成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國家之一。2024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降11.6%,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12%。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杆產能提高6個百分點,全國鋼廠一年少燒約3000萬噸煤。 我國構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體系,每3度電有1度綠電。2024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較“十三五”末增長5倍多。每10臺家電9臺一級能耗,森林覆蓋率超25%。 “十四五”中國基建發展迅速,高鐵新增投運里程超1萬公里,約90%縣級行政中心30分鐘上高速,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90%。2024年末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4萬公里。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速公路充電樁數量4年翻兩番多,覆蓋98.4%服務區。5G基站超448萬個,每10個行政村9個通5G。中國多項基礎設施數量全球領先。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國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三大臺階,今年預計達140萬億左右,5年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製造業增加值每年超30萬億元,連續十五年居全球首位,工業品多項產量世界第一。 新產業等加速落地,2024年“三新”增加值突破24萬億元。國產大郵輪下水、大飛機商業飛行等新成就不斷涌現。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僅作參考,不涉投資建議,使用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