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時間都去哪了?人均每天上網5小時37分鐘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製圖:汪哲平

家務勞動時間少了,健身時間多了,購物時間少了,網購的人多了……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通過調查居民在各項活動上的時間投入,提供觀測居民日常生活、評估民生福祉改善、瞭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維度。

據介紹,此次調查的現場調查時間爲2024年5月11日—31日,調查對象以15分鐘爲間隔,記錄週一至週五其中一天、週六至週日其中一天,共兩天的時間利用情況。

就這次調查的工作開展和主要數據情況,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作了介紹和解讀。

發生較大變化

此次調查顯示,隨着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居民時間利用分配和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居民在家務勞動中進一步“解放雙手”。近年來,智能家居在生活中的場景應用不斷升級,點外賣、找家政等家庭服務逐漸得到大衆認可。調查數據顯示,家務勞動活動的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爲1小時59分鐘,比2018年減少28分鐘。居民家務勞動活動時間的縮短,反映出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二是網絡購物助力消費潛力釋放。調查數據顯示,購買商品或服務活動的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爲43分鐘,比2018年減少37分鐘;活動參與率爲34.1%,比2018年提高13.0個百分點;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使用互聯網的居民比例爲54.7%,比2018年提高38.1個百分點。居民購買商品或服務活動時間的縮短,反映出網絡購物、在線生活服務等對居民的消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三是全民健身熱情高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運動健身活動參與率爲49.6%,比2018年提高18.7個百分點。居民運動健身活動參與率的提升,反映出居民健身意識增強,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四是信息化加速互聯網普及。近年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日益普及。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使用的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爲5小時37分鐘,比2018年增加2小時55分鐘;互聯網使用活動參與率爲92.9%,比2018年提高35.9個百分點。互聯網使用時長的增加和參與率的提高,反映出我國居民的生產生活與互聯網的聯繫更加緊密,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調查範圍、調查方式有所優化

我國於2008年、2018年開展了兩次時間利用調查。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表示,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在調查範圍、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式上都進行了優化。

調查範圍有擴大。前兩次時間利用調查覆蓋全國約1/3地區,調查對象分別爲1.7萬戶家庭、3.7萬人,2.0萬戶家庭、4.9萬人。爲獲取不同地區居民的時間利用信息,提高調查樣本的代表性,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將調查範圍擴大至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使用統一的抽樣方法抽選出3.85萬戶城鄉居民家庭、共10.7萬人參與調查,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居民時間利用情況。

調查對象有拓展。2008年調查對象爲抽中調查戶內15—74週歲常住成員,2018年調查對象爲抽中調查戶內15週歲及以上常住成員。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將調查對象擴展至6週歲及以上常住成員,調查對象更加全面廣泛,對於我國居民在學習培訓方面所花費時間的反映更符合實際。

調查內容有調整。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將居民一天的活動劃分爲6個主要活動領域、13個主要活動大類。其中,在13個主要活動大類中有7個大類設置了細分項,活動類別擴展至34個,調查內容更加豐富細化。比如,家務勞動活動大類細分爲燒菜做飯、洗衣清掃、飼養寵物、其他家務勞動等類別。

調查方式有改進。前兩次時間利用調查主要使用紙質問卷進行填報。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廣泛應用信息化手段,使用統一的數據採集處理軟件,主要採取手機小程序自主填報方式開展調查。對於部分使用手機填報確有困難的調查對象,仍使用紙質問卷進行填報,調查員手持電子終端上門輔助完成調查。

爲改善民生、科學決策

提供統計信息支撐

調查數據質量如何?社會各界對此普遍關注。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堅持將確保數據質量貫穿於調查全過程、各環節,有力保障了本次調查工作有序、過程規範、數據真實、結果可靠。

據介紹,此次調查組建調研督導組,實地督促指導調查機構和調查人員依法依規開展工作,確保調查員嚴格執行調查方案,持證入戶、覈對信息、逐題訪問、輔助填報、簽字確認。現場調查完成後,及時組織開展數據質量抽查。抽查結果顯示,超過99%的抽中調查戶表示調查員上門覈對家庭信息並指導填報;對於使用紙質問卷的調查戶,98.3%的抽中調查戶表示調查員嚴格按照其填報的紙質表進行輔助填報。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表示,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能夠全面、準確反映居民時間利用情況和生產生活變化,將爲改善民生福祉、科學制定社會民生政策提供詳實、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撐。下一步將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推動時間利用調查微觀數據開發應用,經過脫敏處理後形成的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微觀數據集將向專家學者開放。

快評

光陰流轉看變遷

張偉昊

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光陰的故事”訴說着你我生活方式的變化,記錄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深刻變遷。

相較於6年前,家務勞動時間減少了,反映出智能家居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外賣、家政等家庭服務得到認可;健身活動參與率提升了,是居民健康意識增強的體現;而網上購物的居民比例、互聯網使用時間大幅提升,折射出這些年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電子商務欣欣向榮,數字生活漸成風尚。

“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散文家朱自清曾這樣描寫時光匆匆。調查裡生活的點滴變化,背後是技術的進步,是時代的發展。更好地分析利用數據,助力科學決策,改善民生福祉,光陰裡的故事將更加美好。

報道來源:《人民日報》2024.11.1 第7版

人民日報記者 劉志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