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運動也能保護心臟? 每天3分鐘的活動就夠了!

▲做家事不只讓環境乾淨,身體動起來,對健康也有助益。(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文/常春月刊

擔心心臟健康,卻總是抽不出時間運動嗎?一項最新研究爲忙碌或體力不足的長者帶來振奮好消息:每天只要三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就能明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幫助維持心臟健康。

別小看日常的瑣事——準備餐點、掃地、修剪草坪、園藝或在屋裡快步走動,這些雖非正式運動,但也屬於「偶然體力活動」,在健康老化中發揮重要角色。

然而,隨着年齡增長,許多人連這些基本動作都會漸漸減少,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追蹤2萬人:活動越多,心臟越健康

這項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研究,追蹤了超過 24,000 位平均62歲的成年人,這些人自認平時「沒有運動」。研究團隊以腕戴式加速度計紀錄他們至少7天的活動狀況。

結果發現,經常從事中等強度的偶然活動者,罹患或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明顯降低。而且這項益處呈現「L型曲線」,代表即使活動量不多,只要有動,就對健康有幫助。

1分鐘激烈活動 ≈ 3分鐘家事 ≈ 45分鐘輕鬆走

研究也比較不同強度活動的效果,發現:

1分鐘高強度活動(如快跑、騎車)

約3分鐘中強度活動(如吸塵、擦地、園藝)

約45分鐘低強度活動(如散步、輕鬆家務)

都能產生類似的心血管保護效果。

醫學建議:動起來,不分形式、時間長短

研究人員強調,日常生活中任何形式的高強度或中強度活動,不論持續時間長短,都應被視爲重要的健康策略。他們呼籲,應鼓勵將這類活動自然融入日常作息中,成爲一種可持續、人人都做得到的護心習慣。

不必非得跑健身房或做長時間運動,只要起身動一動、積極做些家務或短暫快走幾分鐘,就能爲心臟加分。健康,不必複雜,只需從生活中的每一步開始。

延伸閱讀:.你聽過CKM症候羣嗎?心臟、腎臟、代謝其實都息息相關!.一天一蘋果,真能遠離醫生?牛津大學研究揭蘋果護心效果媲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