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反擊後,美國急眼了!但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面
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中國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餘威還在繼續。
這兩天,美國的商務部終於開口了,美國堅決反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並且將諮詢合作伙伴和盟友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之前,這兩種金屬的進口大戶荷蘭和德國,已經反對一波了。
急了,他急了!只不過是做了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情,怎麼就急了呢?
其實,美國人自己也知道,在這場科技和貿易的爭端裡面,美國要負主要責任,利用貿易黑名單和全面的出口限制,來切斷對中國關鍵技術、零部件、半導體芯片等的供應。
你限制芯片,那我限制原材料,禮尚往來,也是非常合理的。
全世界的鎵大概有23萬噸,中國的儲量世界第一,佔到全世界的80%-85%,而鍺的探明儲量8600噸,中國佔41%,美國佔45%,但是產量上,中國冠絕全球,鎵產量95%,鍺產量67%。
雖然沒想控盤,但是確實實現了控盤,打仗需要武器,而礦產就是武器。
德國媒體說,“在西方對中國發起的不斷升級的經濟戰中,後者對前者發起首次全面反擊”。
而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也只是一個開始。
鎵和鍺的出口管制,對他們來講,已經很鬧心了,對於後續,各家也都有各家的擔心。
其實,不少西方國家都有自己的戰略礦產的清單,在美國的2022年更新的清單裡面,有50種礦物,歐盟的單子裡面有29種,而日本的清單不僅有31種優先戰略礦產,還有22種必須確保的戰略資源,而清單內均包括稀土元素、鎵、鍺以及鋰、鎳等。
稀土,肯定是全球都像爭奪的戰略礦產,不僅美國,就連韓國都開始拉攏稀土儲量大國越南、蒙古來做稀土的多邊供應了,只是暫時還沒能如願呢。
如果稀土再做管控,誰哭誰知道。
而除了稀土之外,德國擔心,如果鋰礦實施材料的管制的話會“產生問題”,而華爾街已經開始關心中國的鎳了。
爲啥這兩種礦產受到關注呢?其實,西方不僅將鎵和鍺列爲芯片關鍵材料,它們還被列爲電動車的關鍵材料,而鋰和鎳更是電動車的關鍵材料。
現在,除了芯片,最大較量就在電動車了,日本人曾比較中美之間的差異,美國的銷售政策是招牌,而中國優勢之一則是重要礦物產量佔全球的8成。
美國不是想脫鉤嘛,美國想要從東南亞和非洲籤協議,要直接從印尼和菲律賓直接進口鎳,從剛果(金)進口鋰,但是,美國似乎佔不到什麼便宜。
中國在非洲的佈局,已經開始了十幾年了,瑞銀曾預計,2025年,中國在非洲開發的鋰礦,能達到70.5萬,保證中國鋰電池產量佔全球的75%。
至於鎳,印尼是鎳礦大國,與美國的剛起步相比,華爾街日報曾暗戳戳地說,中國掌握的堪稱高難度的精煉工藝,讓中國順理成章地在印尼這個全球最大鎳產地,佔據了主導地位。
雖然對印尼的鎳礦眼紅,但是印尼的礦物,在美國居然也拿不到補貼資格,誰叫印尼不是盟友呢。
如果中國在這兩種礦產上下點功夫,急眼的時候,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