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曝光機研發落後!網憂「核心被美掌握」:臺灣只能任川普擺佈
臺灣產業受美國影響深刻,包括股市也是如此。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高盛批評中國曝光機研發停留在65奈米,落後世界大廠20年,引發PTT熱議,有網友總結外媒報導要點,指曝光機(EUV/高數值孔徑EUV)攸關高階製程,中國受美歐零組件與出口管制牽制;他直言「最先進核心技術仍在美國手上」,臺灣以半導體爲命脈,恐只能與美國站同一陣線承受地緣政治壓力,並預期「若中國曝光機無重大突破,臺積電10年內恐怕沒有對手」。
根據媒體報導,高盛最新研究稱,中國在曝光技術研發上至少落後國際同業20年,DUV/EUV供應受制於ASML與美系零組件,使中國高階製程難以突破;臺積電已量產3奈米並備戰2奈米,中國自制機臺仍停留在約65奈米等級;ASML走到次世代曝光能力,歷時近二十年且投入約400億美元。這些差距被視爲中國高階晶片自給的關鍵瓶頸。
一名網友轉貼新聞至PTT,他的觀點聚焦兩點:一是「核心在美」導致中國短期追趕難度極高;二是地緣政治下臺灣現實選邊,雖多有顧慮,卻難擺脫供應鏈與安全聯動,進而強化臺積電的相對優勢。他以此推演「十年內臺積電難逢正面對手」的市場結構。
留言區出現三派聲量。其一是「現實派」:認爲曝光機是全球頂尖系統工程,既依賴美歐供應鏈又高技術門檻,落後幅度並不意外,「就算能做出DUV,量產良率、關鍵零件與生態也不是一朝一夕」。其二是「質疑派」:有人不信「落後20年」的絕對數字,質疑高盛動機與預設,或反指「說法與過往新聞矛盾」。其三是「嘲諷派」:以「手刻7奈米」「遙遙領先」「左手摸右手」等梗圖與反諷,質疑中方對外宣稱與實際量產差距,並追問「沒EUV如何長期維持先進製程」。
延伸討論則回到投資面與政策面:一派提醒「不要只看年化標籤或政治口號,要看可用機臺、產能、良率與總報酬」,也有人點名美國持續擴圍的管制清單、ASML對華出貨限制、臺灣供應鏈的安全溢價,認爲產業面「強者恆強」仍將延續;另有少數聲音主張「技術追趕非線性,若中國加碼人才挖角與自主供應鏈,時間差未必等於20年」,但即便如此,短中期仍難撼動臺積電與臺灣供應鏈在先進製程的主導地位。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