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館“愛上科技館——園藝科技π”主題夏令營引領青少年探索科學與文化交融之美
中國日報8月18日(記者 李夢涵)不同的瓦片排列方式會對屋頂排水效率產生哪些影響?如何以鋁箔和綠豆模擬"雨打芭蕉"的聲景?我們又將如何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在此之際,爲豐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爲青少年搭建一個"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的立體化科學與文化體驗交流平臺,8月12日至15日,中國科技館與中國園林博物館聯合舉辦"愛上科技館——園藝科技π"主題夏令營活動,活動由"片瓦藏智""蕉窗聆韻""雙璧生輝""園林未來"等多個環節構成。孩子們在爲期四天的沉浸式體驗中,探尋科學技術與園林藝術碰撞的奇妙火花,深切感悟科學與文化的交融之美,理解生態保護與人類發展的密切關係,在心中播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種子。
在中國科技館的沉浸式研學活動中,孩子們以"古建修復師"的身份,系統探究瓦當的形制演變、親手體驗傳統拓印技藝,並在專家指導下,通過對比不同瓦片排列方式的防水性能實驗,完成古建築修復挑戰,直觀感悟傳統建築中蘊含的力學原理與匠心智慧。
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孩子們通過沉浸式園林探索、芭蕉葉觸覺感知、古琴聲景創作與音樂盒一體化設計等跨學科實踐,不僅提升了自然觀察力與藝術表達能力,更在聲景創作中領悟"聲生態學"的科學內涵。
此外,活動現場精心設計了"茶華映技""疊石問巖""智園未來"等特色環節:孩子們通過探究茶花生物特性,運用壓力傳感器編程創作"行走的詩歌",結合化學實驗復原《茶經》冷香系統,讓"以花喻德"的人文精神在科技賦能下重煥生機;藉助石灰岩與白醋反應實驗揭示太湖石"瘦皺漏透"的地質成因,再通過輕質黏土疊石建模,使傳統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理念轉化爲可觸可感的立體呈現。
值此"全國生態日",本次活動中國科技館與中國園林博物館跨界聯動,以科技爲媒解碼園林文化密碼,通過沉浸式體驗不僅點燃了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熱情,更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科技與人文的辯證關係、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共生,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意義,在寓教於樂中悄然培育"科技服務自然"的生態責任意識,主動成爲生態保護的踐行者與傳播者。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