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品牌評價體系發佈 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秋彤 北京報道
在3月26日至28日於雲南昆明舉行的“韌性與共贏:耐心資本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國家廣告研究院聯合21世紀金融研究院,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品牌研究所等機構,正式發佈《中國金融品牌發展評價體系》。該體系旨在爲金融行業提供科學、全面的品牌評估標準,助力我國金融品牌高質量發展,賦能實體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大會以“聚焦長期價值,共創可持續未來”爲主題,吸引了衆多金融機構代表及專家學者參與。國家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在發佈環節解讀稱,當前經濟全球化與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金融品牌作爲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其作用日益凸顯。爲精準衡量金融品牌建設成效,國家廣告研究院聯合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品牌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共同研究推出這一評價體系。
四大維度構建科學評估框架
評價體系涵蓋品牌責任力、品牌建設力、品牌傳播力、品牌市場力4個一級指標,下設11個二級指標及22個三級指標。其中,“品牌責任力”聚焦金融機構對國家政策的響應、合規經營及ESG實踐;“品牌建設力”評估品牌資源稟賦、符號體系及管理科學性;“品牌傳播力”衡量機構在多元媒體平臺的傳播廣度與深度;“品牌市場力”則通過行業地位、經營增長等指標反映市場價值。
王昕表示,該體系在國家廣告研究院此前發佈的中國企業品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深度融合金融行業特性,既爲金融機構提供自我診斷工具,也爲行業樹立高質量發展標杆。
金融品牌評價體系的行業適配性與責任導向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金融品牌發展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根植於其對金融行業特質的精準把握。相較於通用品牌評價體系,該體系充分考量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將市場發展指標有機融入評估框架。
例如,“品牌市場力”維度通過行業地位、經營增長等量化指標,不僅反映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更精準刻畫其在複雜金融生態中的競爭力演變軌跡,爲行業繪製出一幅動態的市場價值圖譜。
同時,隨着金融監管政策的持續完善,負責任金融已成爲行業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一。該評價體系前瞻性地將“品牌責任力”置於核心位置,全面涵蓋金融機構對國家政策的執行力度、合規經營水平以及ESG實踐成效。這種設計不僅是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迴應,更爲金融機構踐行社會責任提供了量化標尺。近年來,衆多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領域加大投入,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體系中的責任力指標,正是對這些實踐的科學量化與引導,確保金融機構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公平作爲核心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21 世紀經濟報道旗下21世紀金融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共同發起“負責任金融”品牌發展計劃項目,中國金融品牌發展評價體系的發佈將爲該項目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這種跨領域協作,評價體系不僅成爲金融機構內部的戰略工具,更成爲連接行業實踐與公衆認知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