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分享2025年人工智能發展特點:多模態、應用於GDP密切相關的行業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在近日召開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發表了題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探索》的演講。他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多模態;二是應用於GDP密切相關的行業,中國在推動AI落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他進一步介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生命週期主要包括五個環節:數據獲取、預處理、模型訓練、微調和推理。前三個環節需要大量算力和存儲資源,通常由大型科技公司如阿里、華爲、DeepSeek等完成。一般單位只需基於已有基礎模型進行領域適配的微調和後續的推理應用。
相關資訊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國產芯片需打造類CUDA生態
- ▣ 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我國應抓住行業大模型發展機會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行業大模型對中國實體經濟緊密相關,需要把大數據利用好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元宇宙的構建需要新的計算架構
- ▣ 觀點分享丨鄭南寧院士:當教育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智能系統的發展方向是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系統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給正國級、副國級講課的萬字長稿《人工智能與智能計算的發展》
- ▣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權威講述中國纖維工業發展歷程
- ▣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六大行業將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製造”應用試點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元宇宙難成6G的支點,6G研究重點應面向行業應用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代表:賦能醫藥工業 推動產業發展
- ▣ 關於AI大模型的問題 聽聽鄭緯民院士怎麼說|院士上封面
- ▣ 張鈸院士:人工智能產業必須結合具體的應用領域來發展
- ▣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讀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應該這樣做
- ▣ 中國芯發展不能只靠“華爲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發聲:還不夠
- ▣ 上海印發《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中國在推動AI落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建議發展以遠海島礁爲基點的綠色能源產業
-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能將瞄準“創造”
- ▣ 小熊電器:密切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小家電行業的應用,暫無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參與生產
- ▣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處於數字化轉型發展最好時期
-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哲敏逝世
-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演講:人工智能產業治理與創新發展
- ▣ 多名院士專家談人工智能:中國發展AI不能靠“堆芯片”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享年95歲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大模型嵌入手機將有利於催生5G新應用
- ▣ 人民網研究院授牌“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調研基地”
- ▣ 特一藥業:公司高度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在數據分析等業務的技術與應用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5G初心是行業應用 但低估了工業互聯網的個性化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