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爆火美國市場 美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有多深?
在美國濫施關稅措施下,漲價的緊迫感圍繞着美國消費者。
近日,SHEIN和TEMU在官方網站發佈通知稱,由於最近全球貿易規則和關稅的變化,運營費用有所增加,將從2025年4月25日起進行價格調整。
與此同時,中國電商平臺仍在美國持續火熱中。
上週爆火的敦煌網的最新數據顯示,其在97個國家交易額增速超過100%,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是交易額貢獻最多的前五個國家。此外,阿里國際站已升至美國APP Store購物榜第三,淘寶連續多日位居第二。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多重因素的共振:美國濫施關稅倒逼的“囤貨潮”、社交媒體對“源頭好貨”的精準引流、中國產業帶的集羣效應。更深層的邏輯在於全球供應鏈的剛性需求,有外貿廠商向記者表示,美國客戶一直未能找到中國工廠的替代品。
效率和需求依然是強大的市場邏輯。儘管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短期陣痛,這場博弈也還未結束,但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性也在此輪電商全球出圈中得到驗證。
持續火熱
美國濫施關稅本意是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但現實卻呈現戲劇性反差:美國中小商家和個人消費者因擔憂未來價格飆升,反而加速涌入中國電商平臺。
敦煌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17日,DHgate APP在全球市場熱度飆升,展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4月13日起其IOS下載量持續迅猛攀升,單日下載量峰值相比4月12日增長近18倍。Andorid端下載量也同步爆發,單日峰值相比4月12日增長近16倍。
自4月15日,單日交易額開始相比上週連續翻倍增長;單日新註冊買家數量連續高速增長,4月15日開始連續多日相比上週增長近20倍。
品類方面,家電、戶外運動、寵物用品、發製品、健康與美容、數碼攝影、安防等品類GMV顯著增長,其中戶外裝備的新買家交易量增長195%,寵物用品增長近130%,發製品激增671%,家電增長962%,安防躍升601%,健康與美容品類增長318%。
與此同時,淘寶和阿里國際站也在持續增長。最新數據顯示,阿里國際站已升至美國APP Store購物榜第三。此刻美國電商APP榜前三裡,阿里佔了兩個。淘寶連續多日位居第二。同時,阿里國際站還在全球120個市場的電商APP下載榜中位居前十。
在美國濫施關稅背景下,美國中小商家和消費者擔心未來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紛紛提前囤貨,中國電商平臺藉此火了一把。
“一方面,我國的供應鏈能力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不斷凸顯。另一方面,我們的電商能力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敦煌網集團聯席CEO李純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商平臺出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除了關稅因素,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中國電商平臺爆火的關鍵。TikTok上涌現大量由中國工廠發佈的短視頻,展示其極低的價格成本,並引導他們前往敦煌網、阿里國際站等平臺直接購買“源頭好貨”。在美國TikTok上,一篇簡簡單單列出幾個中國電商APP名字的“中國工廠購物指南”,被整整5萬人收藏。
有敦煌網平臺的小賣家向記者表示,4月10日左右,其日訪客量不足500,但隨着敦煌網的出圈,其平臺訪客量增加至兩千以上,訂單數也有所增長。
在阿里國際站上做定製陽光房出口生意的杭州老闆熊偉平向記者表示,近期就接待了一位來自佛羅里達州的美國個人客戶,該客戶諮詢是否能夠以“一套起訂”的方式進行採購。而此類來自美國個人客戶的訂單數量正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
“被看見”就有增長的可能,這對中國電商平臺出海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接下來,如何留住這些流量將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流量是否可持續取決於平臺能否提供更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讓新進來的流量更好地沉澱下來。同時平臺要加強美國本土化佈局,以鞏固並延續這波流量紅利。”本色智庫執行院長張周平向記者表示。
仍難替代
這一輪中國電商平臺的崛起,本質上反映了全球供應鏈對中國製造的深度依賴。儘管美國政府推高了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但現實情況是,許多產品根本無法找到替代供應鏈。
在業內看來,中國供應鏈的優勢不僅在於價格,更在於完整的產業配套、高效的生產響應能力以及嚴格的質量控制。例如,越南雖然承接了部分製造業轉移,但普遍被反映其產品質量不穩定,交貨週期更長。而美國本土製造業則面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熊偉平向記者表示,美國是他最大的市場,佔比60%以上。最初聽到美國濫施關稅的消息,熊偉平甚至做了訂單腰斬的心理準備。
但現在他的美國訂單不降反增。甚至就在4月2日當天,一個美國客戶還在繼續給他下了超千萬人民幣的大單,並且自掏腰包請他去美國波士頓給一個度假村量尺寸、定製陽光房休息室,推進單子。
熊偉平表示,曾向客戶詢問是否擔心關稅問題,客戶坦誠迴應稱,他們已在東南亞地區尋找過替代供應商,但未能找到合適的選項,“找不到,真的離不開中國工廠。”
山東銳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同偉也向記者表示,在美國濫施關稅政策的背景下,他沒有改變開拓美國市場的計劃,期望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的銷售規模。他坦言,這一過程的難度雖大,但並未超出預期。
馬同偉向記者表示,美國濫施關稅對中國定製類商品出口的影響相對有限,原因在於海外客戶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他進一步強調:“尤其在機械行業,我認爲很難替代。”
他舉例稱,一位美國客戶若要購買一臺金屬加工設備,會發現德國品牌的同類產品價格高達100萬美元,而中國產品僅需10萬美元,且在性能和使用效果上並無二致,即便加上高額的關稅仍有微弱的價格優勢。此外,中國產品還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和售後服務。
“我覺得我們中國製造無論是在質量,還是我們的產品研發能力,以及穩定性上,都位居前列。”馬同偉向記者表示,“我們擁有強大的‘貨源地集中供應’優勢。例如,在山東,聊城有軸承產業帶,濟南有雕刻機產業帶,而全球公認的激光器產業帶也位於濟南。得益於產業帶的集中優勢,我們在配件供應和專業人才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力。”
不過馬同偉也坦言,其在美國的部分業務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關稅的影響暫停了,很多同行業的外貿企業也面臨這樣的情況,但不管是國內的外貿企業還是美國市場的客戶,都還在觀望。
在賣家的判斷裡,美國仍是衆多出海企業的主要市場,從供需兩端的基本面來看,目前尚未發生重大變化。eBay大中華區銷售與品類管理總經理龐濤此前向記者表示,在需求端,美國市場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剛性需求;在供應端,中國製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應鏈。
未來的挑戰或許在於關稅風波後,如何持續產業升級?如何優化本土化服務?如何創造差異化價值?將是出海企業的競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