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沙漠氫能化”
中國經濟在十五五期間的增長,必須另闢蹊徑,在戰略上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內外兩個循環,內循環的增長需要,在“十五五”期間將會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內循環必須要能夠頂上去,至少也要頂得住,這樣發展才能不至於出現大的失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面對擴張市場的壓力,必須要能夠解決擴張市場規模的問題。
綜合考慮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條件,擴張市場還是必須增加投資。
問題和挑戰在於,如何才能增加投資呢?模仿過去傳統的做法,可能效率不高,甚至會不起作用。尋找發展的新路,做出戰略性政策的解決方案,做出戰略上的創新,需要正視中國產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信息分析轉化爲條件來重新定義發展條件,構建新的發展大系統,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近年來在氫能全產業鏈上的技術臻於成熟,進步跨度很大,安全風險等已經不是重大挑戰和問題。事實上,現在各種氫能項目已經紛紛建成。全國涉及氫能產業等企業數量不完全統計估計已經高達4000家。與之對比,中國已經取得輝煌成就的高鐵產業相關企業家數卻僅爲54家。這種情況意味着氫能產業可能具有更大的宏觀現實意義。
基於這些產業條件和因素,在通過信息分析重新定義經濟大系統的基礎上,並聯系各種發展條件,我們構思的戰略性政策是一個新的、十五五期間提振中國經濟,擴張市場規模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沙漠氫能化”( HydrogenEnergy in Deserts,HED)。
具體的“沙漠氫能化”(HED)的基本構想是,在“十五五”期間,通過在全球發行綠色債券的方式,投資5萬億人民幣,每年投資1萬億人民幣用於“沙漠氫能化”的全產業鏈建設;在特定規劃區中的沙漠,建設光伏發電中心,消化光伏產業的過剩產能;在全國規劃選擇若干合適的地點建設制氫中心,用相對可靠的電解水技術,大規模生產真正的綠氫並建設儲備庫;建設專門的智能輸電網絡,讓電能從光伏發電中心通往制氫中心,提供全綠色能源;建設氫能物流傳輸網絡,方便氫能的出口和大規模利用。在建設光伏設施的同時,大規模的改造沙漠,大規模的綠化沙漠,創造沙漠治理和綠化奇蹟;通過氫能產業的拉動,啓動西部城市更新,活化西部經濟。推動、刺激氫能汽車,包括乘用車以及卡車、火車、飛機的更大發展;尋求大規模的綠色氫燃料出口,合併節能減排以及其他能源出口,讓中國重新成爲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輸出國,重構以及改變中國在世界地緣舞臺上的地位。
“沙漠氫能化”這一戰略性政策的解決方案,不僅對於“十五五”規劃具有全局意義,而且還具有長期的、明顯的宏觀意義以及宏觀價值。
首先,這是一個主要利用現有資源和現有技術,腳踏實地的戰略性政策解決方案,當然還需要多方的技術性規劃和論證(注:這些非安邦智庫的專業領域)。其次,這是一個大規模擴張市場,刺激經濟,增加就業的戰略性政策解決方案,可以達到並實現擴張市場的重要目的。以中國百萬億級別的經濟總量,5萬億的投資規模(注:僅粗估),大致相當5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或相當於每年一個百分點的貢獻,這對“穩增長”具有實質意義。第三,實現西部發展,“沙漠氫能化”是一個長期工程,除了建設期工程之外,還有大量維護工程,有利於產業拉動城市更新。第四,均衡民營與國有的發展機會,與其他國家級建設項目不同,“沙漠氫能化”的全產業鏈較爲分散,參與者有相當比例是民營企業,這樣“蛋糕”就會容易做大,活化國民經濟。第五,綠氫的普及和使用,讓人們有機會看到這樣的藍圖,中國在沙漠中創造奇蹟,讓中國從一個易受擺佈的能源進口國,重新成爲一個重要的全球能源輸出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實現這樣宏大發展藍圖,並不完全需要國家投資和地方負債,因爲中國現在世界上的綠色債券發行額就已過千億美元,沙漠氫能化涉及的每年萬億人民幣投資中,可以有相當大比例來自世界金融市場,所以這種資金投入實際是內外兼修,不但有利於產業,而且有利於金融業的大發展。
所以綜合來看,“沙漠氫能化”是一盤真正的大棋,與中國近年來的政策趨勢和政策方向較爲適配。(來源: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