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工智能+ 會是下一個大鍊鋼嗎?

▲習近平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政策,也就是藉着便宜堪用的DeepSeek,將AI推進到各行各業的製造以及應用上。(圖/路透)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副教授

自從DeepSeek R1於今年一月釋出之後,習近平整個人醒了過來,在二月接見DeepSeek創辦人樑文鋒、馬雲、以及其他企業家,全面宣佈開放經濟、積極拉攏各國企業投資、也全面針對金融業與銀行業針對高科技行業的投資大開水門。習近平更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政策,也就是藉着便宜堪用的DeepSeek,將AI推進到各行各業的製造以及應用上。

中國的盤算是,希望透過這樣全面大規模的應用,可以產出更多的使用者互動資料,供未來下一世代的模型進行訓練;透過大規模應用,找到可以協助工業生產減少成本以及增加品質的方式,讓工業升級、創造高品質的中國高科技產品外銷品牌;降低勞動力下降的衝擊;上述三者結合AI在監視與國防的應用,可以進一步維持政權穩定。

這個政策跟美國最主要的差別,在於美國的AI公司們仍然在想要直接訓練出下一代更好的模型,因此還在買更多晶片、收集更多資料、進行更大規模的訓練。

對於中國來說,他們在目前資料以及晶片都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人工智能+以及既有的製造鏈優勢,來直接彎道超車,透過做出下一代AI產品的方式來超越美國。

習號令下 衆官僚跟進

但也因爲習近平宣佈了這個目標,搭配中國既有的政治制度,使得人工智能+政策出現了一些奇妙的變化。

首先,在二三月,各地地方政府與黨部都收到了上層的關懷,希望可以大規模引進DeepSeek,使得各地黨部與政府瘋狂採購建立運算中心、一體機、試着把各種資料或上課方法給AI化,結果採購的運算中心與晶片許多都被中國網友批評老舊、格式不符、使用率低。

各地辦公室也有許多抱怨說把現行文件電子建檔成AI能讀取的模式耗費大量時間,且建完之後做了個線上回答機器人而已,不只可能會泄漏機密,假如答錯了也不知道是誰的錯。

另一方面,中國本來引以爲傲的電動車產業,自從去年開始至今就陷入毫無道理的價格戰,各家廠商拼命降價來拓展市場(本來各家都標榜自動駕駛,卻因爲一系列的意外而被禁止如此宣傳),殺到見骨負債之後仍不分勝負。中國官方已經多次宣傳禁止這樣的行爲,連習近平都在七月時特別演講呼籲禁止這件事。

但到今年八月底,國務院又跳出來宣佈標準,要在幾年內宣佈要讓高階人工智能體的普及率從70%、90%到全面普及。雖然不知道分母跟分子是什麼,但給了數字之後,各個想要升官的地方首長們勢必舉全省之力來達標這個數字。

仿如大鍊鋼時代重現

這一系列中國AI發展的路程看來,就出現了大鍊鋼的機制。當年大躍進時期的大鍊鋼,是因爲相信一個國家工業發展跟鋼鐵數量息息相關,所以產出越多鋼鐵、滿足這個指標,彷彿就等於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有多高。

對於毛澤東來說,雖然當時的中國科技力不足,但是人多!於是就號召各地一起來鍊鋼,彷彿鍊鋼數字超英趕美,就真的在科技超英趕美了。

各地地方官爲了滿足這個數字,無不絞盡腦汁把各家廚房能找到的鋼鐵都拿出來煉、在農田蓋土炮煉鋼爐。最後製造出一堆無法使用的鋼鐵,科技也沒有真的超越美國,是用大饑荒來結束這一切。

而如今,如同許成鋼老師所云,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至今並沒有改變。目前中國的AI模型仍有不少問題,智能體是否堪用也還不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應用、要求國企跟地方政府都使用,這樣產出來的資料是否能夠好好收集、或者能夠好好使用來訓練下一代大模型?其實不無疑問。

而今年中國八月年輕人失業率帳面上又達到歷史新高,此時真的有人力缺乏到引進AI進入工廠?目前在成本跟時間上都仍不划算,尤其是機器人的手的精細度與負重都仍然不夠的情況下,目前使用機器人的工廠除了汽車業與運輸業以外許多都仍在測試階段。

在這樣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給予官員明確數字的硬性指標,此時官員腦中爲了落實這目標的動力,就跟當年大鍊鋼時期如出一轍。要怎麼達標呢?假如不造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做那些AI已經有引進的產業、學別人做但做得更便宜、借更多錢來做。

▼ 目前中國的AI模型仍有不少問題,智能體是否堪用也還不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應用,這樣產出來的資料是否能夠好好收集、或者能夠好好使用來訓練下一代大模型?(圖/CFP)

中國當然試圖力避一窩蜂惡象

當然,這次中國政府沒有這麼笨,它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習近平在七月演講時就特別提到不能一窩蜂、不能大家都做一樣的,官員升遷也不能搞一堆地方負債、不能造假資料等。

而國務院最近更是直接跟十個省協調,將這十個省的AI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行分工,一些負責太空、一些負責生醫、一些負責深海、一些負責農業等。這十個省也都宣佈要禁止低價競爭、給出更多補貼、甚至許多省宣佈要放寬戶口制度等。

從這些作爲看來,習近平與中國政府確實有注意到最近的AI發展開始大鍊鋼化,因此要透過這些制度與協調來避免重複過去的錯誤。

但這些協調會成功嗎?習近平相信市場化是讓下一代AI產業成功的重要方式。但同時中國政府又想要控制產品價格、協調不同省的產業方向、給予更多補貼、而地方官員也想滿足上級的要求來追求短期升遷,這些目標與機制彼此之間是互相沖突的。

這些努力能夠成功的唯一可能,就是中國真的透過這些努力做出了下一代的AI產品,例如賣到全世界每家一臺家事機器人、每家一臺購物用無人機、每家一臺自動駕駛飛天車。

習近平有信心 但前景看不到盡頭

但目前要做到這些,中國在硬體與原料上逐漸完備,但最重要的演算法與晶片還是十分缺乏,這在最前沿的宇樹科技王興興看得非常清楚。也許中國可以找到兩三千個大學生在工廠內重複相同動作來給機器人學習動作資料,但這些資料要怎麼拿來用、成爲堪用的演算法、並讓機器人腦中有夠好的晶片來執行這些演算法,目前都還看不到盡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在大量製造賣出來的機器人、現在大量推出的AI產品、現在透過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到百家百業後收集到的資料,真的能夠讓中國再次彎道超車、超英趕美嗎?習近平很有信心,最近中國股市很有信心,我們也可以繼續看下去。

▼習近平與中國政府確實有注意到最近的AI發展開始大鍊鋼化,因此要透過這些制度與協調來避免重複過去的錯誤。(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