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晶片首富虞仁榮1200億建大學教半導體 年費38.4萬首屆享全額獎學金

虞仁榮。(資料圖片)

被譽爲「晶片首富」的虞仁榮近期動作頻頻。這位中國大陸頭部CI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廠商豪威集團(SH603501,前稱韋爾股份)的掌舵人,正以資本運作與教育投資雙線並進,展現其宏大抱負。從推動豪威集團三地上市,到創辦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虞仁榮的佈局正爲中國半導體產業與高等教育注入新動能。

由虞仁榮教育基金會投資300億(約新臺幣1200億元),創辦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將於近期正式開學。這所由寧波市政府與浙江省共同支持、國家重點扶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定位高起點、小而精,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無人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學校首任校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擔任,旨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東方理工大學承載了虞仁榮的故鄉情懷與教育理想。作爲寧波鎮海人,他延續了當地尊師重教的傳統,與同鄉前輩包玉剛、邵逸夫一脈相承。虞仁榮曾回憶自己在鎮海中學和清華大學的求學經歷,坦言:「教育改變了我,沒有這些經歷,就不會有今天的我。」爲吸引優秀生源,學校爲首屆本科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免除每年9.6萬元(約新臺幣38.4萬元),的學費。

此外,香港康城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大毅近期捐款1000萬港元(約新臺幣3720萬元),支持東方理工大學的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一步爲學校發展添磚加瓦。

在半導體行業,人才短缺與技術創新瓶頸是長期挑戰。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曾指出,國內半導體企業難以開展前沿基礎研究,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則難以精準把握產業需求。虞仁榮的東方理工大學正試圖打破這一壁壘。作爲豪威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虞仁榮有望通過產學研合作,將企業需求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爲半導體技術突破提供新路徑。

7月3日,中芯國際(SH688981)董事長劉訓峰到訪東方理工大學,並表示:「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根植於人才與源頭創新,期待與東方理工實現『強強聯合』。」這一互動預示着學校與半導體制造巨頭的潛在合作,進一步凸顯其在產業鏈中的戰略意義。

在教育之外,虞仁榮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引人矚目。2019年,他主導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完成了一場「蛇吞象」式併購,使公司一躍成爲全球第三大CMOS圖像傳感器供應商,市場份額達10.5%,僅次於索尼和三星。2025年6月,韋爾股份正式更名爲豪威集團,並於6月27日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劃實現A股、瑞士GDR和港股三地上市,進一步鞏固其全球影響力。

此外,虞仁榮旗下另一公司新恆匯於6月20日登陸A股創業板,主營晶片封裝材料與封測服務,業務涵蓋智能卡、引線框架及物聯網eSIM晶片封測等領域。這一佈局進一步完善了其在半導體產業鏈的覆蓋。

虞仁榮的戰略眼光不僅限於企業經營。他通過東方理工大學與豪威集團、中芯國際等產業巨頭的聯繫,探索半導體設計、製造與封裝的協同創新模式。這種產學研一體化的佈局,或將爲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創新與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延伸閱讀:

任正非登人民日報頭版:華爲晶片落後美國一代 中國具許多AI優勢

Nike2025年少賣300億同比跌13% 不敵中國品牌、2遭抵制元氣大傷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