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中國重工13日起停牌:擬開展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有關事宜

“中國巨輪”即將啓航!

8月4日晚間,中國重工(601989.SH)發佈公告稱,中國船舶(600150.SH)擬以向中國重工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爲吸收合併方,中國重工爲被吸收合併方。本次交易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公司將盡快辦理本次交易的相關事宜。

公告稱,本次交易將導致中國重工不再具有獨立主體資格並被註銷,可以向上交所申請主動終止上市的情形。若上交所作出同意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根據《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司將在上交所公告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決定之日起5個交易日內摘牌並終止上市。主動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當晚,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還發布關聯交易事項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實施公告,將通過網下申報的方式向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異議股東實施其所持異議股份的現金選擇權。公告指出,8月4日中國船舶股票收盤價爲34.04元/股,相較於本次收購請求權的行權價格30.02元/股溢價13.39%,若公司異議股東行使收購請求權,將可能導致一定虧損。8月4日中國重工股票收盤價爲4.68元/股,相較於本次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4.03元/股溢價16.13%,若公司異議股東行使現金選擇權,將可能導致一定虧損。

爲確保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的實施順利進行,中國重工股票將自2025年8月13日(即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申報日),開市起連續停牌,直至終止上市,不再復牌。2025年8月12日爲中國重工A股股票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國船舶股票將自8月13日開市起連續停牌,並將於刊登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申報結果公告當日復牌。

據悉,此次交易將成爲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吸收合併交易。根據2024年度財務數據估算,合併後中國船舶總資產將超過4000億元、營業收入將超過1300億元,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訂單數均領跑全球。合併後的中國船舶,將原本分散於兩個上市公司的資產、訂單、技術力量等資源匯聚至一個更爲強大的“資本容器”中,躍升爲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

2019年10月25日,據國務院國資委消息,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

去年9月,中國船舶發佈公告稱,與中國重工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今年1月7日,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發佈公告稱,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等主管部門出具了有關批覆意見,原則同意本次交易的總體方案。今年7月4日,中國船舶吸收合併中國重工獲上交所審覈通過。7月18日晚間,此次交易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批覆。

船舶總裝作爲中國船舶集團軍民船業務的核心業務,主要由分屬原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承擔。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經過多年發展深耕,均形成了涵蓋船舶製造、船舶維修、機電設備等船舶總裝全產業鏈生產製造體系。此前發佈的預案指出,中國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領域,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中國重工主要從事艦船研發設計製造業務,涵蓋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戰略新興產業等。

此前,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船舶方面瞭解到,此次重組將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促進造修船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及下屬企業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本次重組完成後,存續上市公司將成爲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爲中國船舶集團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成爲全球船舶行業的領軍者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日,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中國船舶預計今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在28億元至31億元之間,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國重工預計今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爲15億元至18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同比增長181.73%至238.08%;與上年同期(重述後財務數據)相比,同比增長181.09%至2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