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挺住245%關稅壓力? 臺廠「雙雄」穩中求勝

中美貿易戰延燒,美國針對中國汽車及相關零組件的關稅總計高達245%,但從實際影響來看,中國車市表現出高度韌性,反而加速在地供應鏈國產化進程,對臺灣售後維修市場(AM),包括東陽(1319)、胡連(6279)等相關企業形成正向機會。

法人分析,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汽車與新能源車合計僅佔總出口的不到2%,使整體衝擊相對有限。即使面對關稅壓力,中國車廠如比亞迪等對供應商的壓價幅度也僅約1~2%,顯示整體壓力可控。

此外,車用連接器在整車成本中佔比不到10%,即使轉嫁關稅壓力,實質衝擊仍低。若中國採取反制措施,部分國際大廠恐撤出中國市場,反而加快當地零組件的國產化替代速度。

歐盟方面亦已與中國達成協議,將以最低售價取代最高達45.3%的懲罰性關稅,有望緩解中國電動車出口壓力。2025年第1季,中國車輛出口年增已達1%,展現回穩態勢。

儘管政策環境不確定性仍高,但全年中國乘用車與新能源車銷售增長預估仍分別維持在2~3%與20~25%,反映市場基本面穩健。

事實上,臺廠AM雙雄穩健受惠,基本面亮眼。法人指出,近期市場傳出川普考慮暫緩對非美國製汽車與零組件課徵關稅,激勵整車與零組件供應鏈股價走揚。不過在不確定政策環境下,臺灣AM族羣因具備長期優勢,仍爲相對穩健選擇。

東陽爲全球最大AM件供應商,美國市場佔比逾70%。其出口產品大多以FOB方式計價,關稅成本由通路商吸收,對獲利無實質影響。加上美國保險龍頭State Farm帶動的結構性維修需求趨勢持續發酵,展望樂觀。

胡連約80%營收來自中國自主品牌,主要採當地供應;美洲市場佔比僅3.7%,且出貨來源以越南爲主,關稅影響有限,國產化趨勢亦有助鞏固其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