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月停止進口美國天然氣 分析:短期內難以恢復
▲液化天然氣卸船管線。(圖/CFP)
文/香港01
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20日上任以來,中美之間在貿易議題上就不斷出現摩擦。有美媒近日報導,中國自2月6日以來,已完全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有專家預期,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紐約時報》4月18日引述航運數據報導,在一艘承載6.9萬噸液化天然氣的德州Corpus Christi於2月6日抵達福建後,中國就未有再進口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
據報導,川普上臺後,旋即在2月1日宣佈向中國進口貨品徵收10%的關稅;中國政府2月10日作出反制,向美國進口的天然氣開徵15%關稅。
除上述貨船成功趕及在關稅生效前運抵中國,另有一艘貨船因錯過期限,爲避免課稅被迫轉往孟加拉。液化天然氣相關稅率其後再被提高到49%,大大降低了中國買家在未來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的誘因。
據報導,自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歐洲抵制俄羅斯天然氣,這意味俄羅斯天然氣價格暴跌,而歐洲若要從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地方購買天然氣的價格卻要高得多。因此,中國電力企業能夠以低成本從俄羅斯而不是美國購買大量天然氣。
報導指,中國能源企業一直是液化天然氣的大買家。但即使在這次美國的關稅生效之前,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天然氣也相當少。相反,中國企業採取的策略是從美國港口採購天然氣,然後運往歐洲。
來自比利時能源數據企業Kpler的LNG部門總監Gillian Boccara表示:「現時頒佈的關稅並沒有真正影響貿易流量,由於輸往歐洲的美國天然氣價格如此高,將天然氣運到亞洲不符合商業考量。」
Gillian Boccara指,關稅可能不會對美國天然氣的運輸目的地造成太大影響,但仍可能損害美國天然氣產業。川普對進口鋼鐵徵收的關稅,領導輸送液化天然氣的管道建設成本上升。
在2020年1月,北京和華盛頓簽署貿易協議後,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大增。該協議包括中國承諾加強對美國天然氣的購買力度,但不一定是供中國使用。
在2021年,美國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從2019年的26.8萬噸暴增至930萬噸。惟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決定不再購買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導致輸往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大跌,因爲大量液化天然氣以高價賣到歐洲。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去年美國佔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的3%。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氣專家珂爾布(Anne-Sophie Corbeau)認爲現時的關稅戰「將會有長期後果,我認爲中國LNG進口商短期內不會簽訂任何美國LNG新合約」。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