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折射北京科技創新旺盛活力
從“中國硅谷”到“世界中關村”,中關村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北京科技創新的真實寫照;中關村的蝶變,不僅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縮影,也映射了中國奮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程。透過中關村論壇這個平臺,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前沿科技進展和產業發展趨勢,更可以看到北京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取得的突出成績。
中關村論壇是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合作平臺。隨着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以數字化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2024年,北京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科技創新集羣排行榜中列第三位,高被引科學家數量431人次,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4件,基礎研究人才密度、投入強度等均居全國首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羣;中關村示範區在2024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蟬聯全國第一,預計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9.4萬億元,同比增長8%。
如果說,這些數字還不夠具象,那麼依託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關村論壇智能體”,應用AI同傳系統,利用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實現演講者用母語演講原聲進行同傳翻譯,近百臺機器人活躍在年會各個場合,線上參會的嘉賓可以在元宇宙會場中感受沉浸式交互體驗的魔幻意境……則讓我們從可感可及的一個側面,體味到北京科技創新的旺盛活力。
中關村論壇是一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的國家級平臺。透過這個平臺,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前沿科技進展和產業發展趨勢,更可以看到北京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取得的突出成績。
中關村,作爲中國科技創新的旗幟,經歷了從“電子一條街”到全球知名“硅谷”的華麗轉變。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關村已拓展至如今的中關村東城園、西城園、朝陽園、海淀園、豐臺園、大興-亦莊園等16個園。這一歷程不僅彰顯了中關村自主創新的能力,也體現了北京在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從“中國硅谷”到“世界中關村”,中關村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北京科技創新的真實寫照;中關村的蝶變,不僅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縮影,也映射了中國奮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程。這也是爲什麼以中關村命名的論壇被視爲科創“風向標”的原因之一。
透過中關村論壇這扇窗口,我們既看到“大企業強、獨角獸企業多、中小企業活”的企業矩陣,也看到北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2.97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數量、總營收“雙破萬”的好形勢;既看到中關村深入實施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24條措施的新突破,也看到北京深入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的新舉措;既看到中關村圍繞合成生物製造、具身智能、商業航天等細分領域,佈局特色產業園的新謀劃,也看到北京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等新興產業,大力培育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的新作爲。可以說,中關村論壇升級成爲國家級平臺後,中關村自主創新的腳步越走越快,北京科技創新的活力越來越足。
今年1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在京發佈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5)》及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顯示,北京以絕對優勢領跑2024年度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同期發佈的中國城市新質生產力指數排名中,北京同樣位列全國第一。以當下最爲火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爲例,北京已經成爲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研發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逾2400家,其中上市公司達46家,獨角獸企業達到36家,佔全國比例超過50%。在技術創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術路線上持續佈局,部分成果已可對標國際水平。面對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大潮,北京積極擁抱新技術革命,加速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建設智慧城市、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廣5G應用等措施,不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也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闢了新路徑。
在創新驅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中,北京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創新鏈與產業鏈如何深度融合,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熱點領域如何獲得突破,等等。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我們將聽到產學研各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這場創新與智慧激盪的科技盛會,必將爲北京科技創新注入旺盛活力和強勁動能。
編輯 毛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