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演劍指華府 衛報點出3關鍵:臺灣對美支持「必須謹慎」
▲解放軍空軍轟-6K掛載「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參與軍演。(圖/翻攝微博)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衛報》分析,中國對臺灣展開聯合軍演,另一個目標正是華府。儘管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發出挺臺信號,臺灣仍應抱持謹慎態度,因爲美國官員與總統之間的言行存在落差,華府「對中鷹派」未能主導近期外交政策,而且最終決策權依然握在川普手上。
報導指出,川普2.0上任以來,美國對臺支持就不如以往穩定。川普顛覆全球秩序,讓美國不再扮演高度參與地緣政治的全球大國角色,公開質疑臺灣價值,指控臺灣工業盜竊,又戲劇性地拋棄烏克蘭,上述種種都讓許多臺灣人懷疑,這個重要盟友或許不再如此可靠。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也認爲,中共對臺軍演,很可能也考慮了美國,「他們想要說服川普政府,賴清德是個麻煩製造者,阻止美國維持對臺灣的高度支持。」
▲赫格塞斯在最近的亞洲訪問中,發出支持臺灣的信號。(圖/路透)
不過,最近仍有明顯跡象顯示,美國至少目前仍繼續支持臺灣自由。赫格塞斯3月29日宣佈,「美國致力在印太地區,包括臺灣海峽,維持強大、隨時準備好、具有可信度的威懾力量。」《華盛頓郵報》也指出,赫格塞斯簽署機密文件,指示中國是五角大廈「唯一進逼的威脅」,並把捍衛美國國土、阻止中國佔領臺灣,列爲優先要務。
不過,分析人士認爲,雖然赫格塞斯的言論,對於臺灣來說是一個好跡象,但仍應該抱持保留態度。人們普遍警告,美國官員的言行,與川普所說的話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政治學者郭泓均(Raymond Kuo)表示,赫格塞斯的言論反映出川普政府「重返亞洲戰略」的延續與強化,但「在最近的外交政策討論中,包括格陵蘭、巴拿馬運河與加拿大,川普政府內部的對中鷹派,整體而言都不是主要推動者。」川普纔有最終決策權,而他非常重視交易利益,同時對臺灣抱持負面看法。
▲川普本人才有最終決定權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常務董事但若雲(Rorry Daniels)也認爲,臺灣必須謹慎行事,避免被認爲「讓美國置於一場代價高昂戰爭的危險之中」,「川普政府是否認定臺灣導致情勢升級,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美國如何應對(臺海)突發事件。」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家莊嘉穎(Ja Ian Chong)則指出可信度問題,外界擔心「川普政府的注意力轉移,現在承諾的事情可能不會實現。」川普團隊對待夥伴的方式,令人質疑他們與區域盟友合作的程度、意願與能力。
北京肯定也在觀望。隨着川普與習近平的會面正在安排中,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認爲,「重要的是,川普與習近平見面時,傳遞出決心維持現狀的明確信號」。他認爲,威懾取決於能力與決心,「赫格塞斯部長的評論,以及報導中的指示是額外有益的,但北京最終評估的,還是川普本人。」
臺灣有事「駐韓美軍」被調去抗中?五角大廈文件外流 南韓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