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刊批「唱衰中國論」 籲穩預期、強化經濟宣傳與輿論引導

中共黨媒《求是》雜誌15日刊文指,當前市場預期偏弱問題仍較爲明顯,有的經營主體對發展前景信心不足,還有不少人因社會保障等因素不敢消費,加上近來一些「謬論」唱衰中國經濟前景。要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升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水準。圖爲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人行天橋。(路透)

中共黨刊《求是》雜誌15日刊文指,當前市場預期偏弱問題仍較爲明顯,有的經營主體對發展前景信心不足,還有不少人因社會保障等因素不敢消費,「加上近來一些謬論唱衰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要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升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水準。

這篇題爲「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的文章指出,今年以來,面對當前外部環境變亂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需求不足問題依然明顯,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預期管理是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既要注重供需平衡調控,也要注重預期管理與引導,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效能,提振社會發展信心。

文章指出,受各種複雜因素影響,當前市場預期偏弱問題仍較爲明顯。有的經營主體受關稅戰、貿易戰等影響生產投資意願不足,有的經營主體對發展前景信心不足,還有不少人因收入、社會保障、消費環境等各種因素不敢消費、不願消費。「加上近來一些謬論唱衰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些生產者的生產投資積極性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制約了宏觀調控效能和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基於此,文章認爲,做好經濟工作必須高度關注消費和投資行爲背後的市場預期和社會心理變化,有效利用各種政策資源,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着力促進社會預期穩定向好。

文章續指,面對當前有人擔心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力度可能變化等問題,要及時有效迴應市場關切以政策的可靠性穩定性確保市場預期不搖擺。高度重視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溫差」問題,主動幫助民衆和企業解決困難,讓經營主體和民衆真正有獲得感,形成積極預期。

文章表示,宏觀治理複雜性上升,需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防止「合成謬誤」。把握政策時機力度,多出穩增長、穩預期政策,慎出收縮性措施,使政策更符合預期。同時,要完善制度體系,營造長期穩定的制度環境。當前,中國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特別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還面臨不少卡點,亟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以破除,完善公平競爭制度。

文章強調,需提升經濟宣傳與輿論引導。「對絕大多數人來講,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如果傳播的信息是片面的、虛假的,甚至把『點』上的問題炒成『面』上的問題,就很容易造成預期恐慌,誤導企業和大衆行爲,給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輿論導向正確,才能穩定預期、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