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總經理陳守道:鋼鐵業減碳 盼政府多援助

中鋼總經理陳守道。圖/林勝發

《2025第三屆大南方高峰論壇》19日於高雄舉行,中鋼總經理陳守道指出,中鋼2024年排碳量1,875萬公噸已較基準年2018年減少15.2%,但鋼鐵業減碳仍面臨技術、資源及資金等三大難題,世界各國政府普遍補助產業低碳轉型,希望即將開始徵收碳費的臺灣,也能給予業者更多幫助。

陳守道以「鋼鐵產業的淨零挑戰與機遇:中鋼的轉型之路」爲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中鋼近年低碳轉型的歷程。

陳守道坦言,鋼鐵業確實是排碳的大戶,2023年中鋼的排碳量爲1,806萬噸,佔整個高雄市的36.5%,因此成爲減碳的首要目標,但高爐鍊鋼的勢必會排碳,這也是中鋼以及鋼鐵業減碳辛苦的地方。

雖然鋼鐵製造過程排碳,但鋼鐵卻又是當今全球應用最深廣,及低碳轉型所需的工程材料。陳守道指出,鋼鐵應用廣泛,且具有強韌性、成型性、切削性、焊接性、導磁性等特性,100%可回收外,也是能源轉型支柱材料。此外,鋼鐵是製造過程溫室氣體排放當量最低的金屬,僅爲鋁的六分之一、鎂的十分之一、鈦的20分之一。

陳守道表示,現今的冶煉技術並無大幅減少排碳的方法,僅能盡力減少製程排碳量。以中鋼爲例,目前的減碳措施包括製程優化、提升廢鋼比等,另外也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並最大化推行循環經濟。

此外,開發高值化鋼鐵產品推動需求也可帶動低碳轉型,例如中鋼的電磁鋼片其中一個大客戶就是全球知名電動車品牌,而中鋼的高強度汽車用鋼也是輕量化的關鍵產品,可減少汽車油耗。

陳守道分析,目前鋼鐵業減碳的三大難題在於技術、資源及資金。在技術方面,目前低碳原料缺乏及技術轉型也有瓶頸,此外大多數低碳技術均尚未達商業化或經濟可行的階段。在資源方面,減碳需要大量能資源,如還原鐵、廢鋼、綠氫、綠電等。其中綠氫、綠電均欠缺穩定供給來源,且較不具成本有效性。

資金也是鋼鐵業減碳的一大阻礙,業者需要投入鉅額資金於研發及設備整改,因此相當需要政府的協助。陳守道表示,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投入補助低碳轉型,例如在瑞典歐盟創新基金投入HYBRIT計劃歐元1.43億元;日本則協助企業從事減碳相關之前瞻技術研發,撥出約日圓4,500億元用於鋼鐵產業,推動「高爐應用氫氣還原鍊鐵」及「氫氣直接還原鍊鐵」技術研發;德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國的鋼廠,向政府提出高達歐元100.35億元的資助計劃,其中75.1%已獲覈准。

陳守道表示,中鋼也積極投入創新前瞻技術開發,彙集13所學研機構、26位學者專家成立「高爐低碳鍊鐵技術開發」前瞻技術產學合作團隊,規劃投入3.73億元研發費用,並申請國科會1.2億元經費補助。同時中鋼也推動碳管理實務,2021年至2024年共完成868件減碳專案,累積減碳量達138萬公噸。

中鋼近年也因應客戶要求,增加再生鋼材的銷售比重,2024年銷售量達4.9萬公噸,今年前八月就已達4.8萬公噸,今年銷量勢必超過去年。2024年綠色收入佔中鋼收入32.6%,年增2.6個百分點,比重漸增。